第三十八章虔州乱因

    第三十八章虔州乱因 (第2/3页)

及斤,而价至四十七钱”。官盐不仅质次价高,而且供应也不及时,“人苦淡食”。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质优价廉的私盐,也就是南边的广盐,“岭南盗贩入虔,以斤半当一斤,纯白不杂,卖钱二十”。

    与淮盐相比,广盐不但足量,而且在价格上便宜了一半还不止,质量还非常的好,就算是傻子都知道应该如何去选择,在那样一个年代,是不会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国家税收去出卖自己利益的。说白了这一还是跟南宋朝廷的统治力,有着直接分不开的关系。

    同时在赣南地区贩运广盐也有地理之便,“虔州地连广南,而福建之汀州亦与虔接,虔盐弗善,汀故不产盐,二州民多盗贩广盐以射利”。

    由于广盐比淮盐物美价廉,满足百姓的消费需求,所以虔民喜食广盐。宋人也意识到赣南私贩广盐问题的症结所在,指出“(虔州)官盐恶而价贵,盗盐善而价且下,故私贩日滋”。

    宋代“广西雷、化等州,牛多且贱”,而赣南不盛产牛,而牛是百姓进行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工具,故赣南百姓常携带当地产的小土布前往广西买牛,然后再贩牛回赣南出售。

    据史料记载:“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相约入南贩牛,谓之作冬”,农闲贩牛在宋代已经变成了赣南百姓的“一项季节性常规作业”,并且是长期性的作业。

    另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江西州县,多用私钱。旧钱百,重十一两;新钱百,重五两有奇。若毁旧钱千,以铅锡杂之,则可铸二千五百。是以赣、吉等州,比屋私铸。

    ”毁旧钱铸新钱可获厚利,在赣南形成比屋私铸的规模。不仅如此,赣南百姓还把铜钱铸成铜器贩卖,“以铜钱一百文足为率,变造成器物,十两卖钱仅一贯,获利至厚。”

    在获利的刺激下,赣南“铸造铜器尤盛,销毁见(现)钱不可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