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秀才下乡记上

    第四章 秀才下乡记上 (第2/3页)

   另外一口一个三少爷,张超听的总觉得不对劲,他都当家了,其他人都喊他三爷,是不是管家有点倚老卖老?

    再次躺在书房中,张超望着床顶,琢磨着今天的家庭会议,心里纳闷,脑袋里张超的记忆可不是这么回事。

    说起来,张老太爷真是草莽中崛起的人杰,虽然不读书却深通平衡之道。

    他需要张超的主要精力放在读书上,从而光宗耀祖,庇护门庭,所以张超就不能为家务事干扰。

    因此他安排张超娶了性格强势的王氏,但又担心张超为媳妇控制,就安排跟随自己很多年的张伯来给张超做管家,从而形成内事不决问王氏,外事不决问张伯的局面。

    这可是对三国演义的活学活用,不亚于东北那嘎达的一群野猪。

    张伯这个人谨慎明白事理,收收税,联系联系官府,干的很不错,就是有点手脚不干净,所以王氏的制约就很重要了。

    但是王氏的突然夭亡,让这个平衡被打破了。

    忍了许久的张伯早就对郑家畈垂涎三尺,这次张超突然说要跟着去,他选择撒谎,是基于对张超的了解。

    但是现在张超换了灵魂,游戏规则也改变了,但他不可能知晓。

    张超不清楚父亲的安排,他突然发现如果不排除张伯的干扰,他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整一个傀儡。

    基于记忆中的一切和张超的生活经验,他发现五经春秋故事第一篇,庄公克段的故事是自己应对的完美模板,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等着就是。

    张伯不让自己去郑家畈,总有私密,自己只要等着就好,兔子尾巴总会暴露的。

    但是在张伯的兔子尾巴暴露前,张超的尾巴也要收起来,还要收的更好。

    因此张超又不得不开始了苦读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时文的苦日子。

    你还别说,当他真正沉下心去研究八股,却发现对于拥有过往记忆的他,并不是完全做不到的。

    他可以写出一篇格式合规的八股,格式对仗也很标准,读来也朗朗上口,就是主题思想跟朱子老先生有点差。

    这点不容易克服也容易克服,后世人的复杂,对功利的追求,口是心非的程度绝对是明朝人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