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考核

    第170章 考核 (第1/3页)

    得意洋洋的唐寅看着累的灰头土脸的三人,很为他们不值。南都是个好地方,只用了一个月,他风流才子的名声已经是众人皆知,不仅仅是秦淮河和会所,甚至一些官员教官都有耳闻。

    唐寅也不知道他们是哪个筋抽的,一定要在印书局排字捡字,哪有他这样流连会所,秦淮河,名声广播来的潇洒自在?

    但是唐寅并不知道他们这些人在印书局是否认真干活,态度怎么样,都有人一五一十的向国子监的博士教官们报告,而士林的消息传播一向很快,因此各地的提学官也会知道这些报告。

    印书局现在参与的人有很多是秀才,有机会参加今年的乡试,乡试之前还有一个选拔考试叫录科,而他们在印书局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印象分。

    但凡是态度严谨,认真工作的监生秀才,都被这些大人物关注,更何况是苏州四大才子这样的名人,他们早就被有心人盯住了。

    这段时间在印书局,工作枯燥无味,祝允明真正是捏着鼻子干完的,要不是文徵明和都穆几番劝说,他也熬不下来。

    文徵明个性内敛低调,为人严肃,在去年的岁考中因为字写的差,被考官定为第三等,这一次来南京一方面是为了见见张超,另一方面则是想拜见李应祯,想着跟他好好学学书法。

    谁知道一到南京,就被拉来排字,这么多监生秀才一起忙活,有的人扛不住就想办法请假,有的人则坚持下来。他是后面那种,也是因为他的性格使然,参与这样的文坛盛世,能尽一份力气也是好的,怎么可以不尽心,又怎么可以半途而废?

    文徵明如此,都穆也是这样想的。而且都穆已经年过三十,社会经验也相对丰富,他隐约感觉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有很多人在关注。所以他任劳任怨,十分卖力,表现的很出色。

    士林的消息互相传播,等李应祯知道时,赶紧从滁州回到家中,他们已经不需要再去印书局了。

    李应祯前前后后,上上下下把四人打量了一番,叹息了一声,

    “这段时间在印书局,你们的表现都有人记录在册,老夫今日才有耳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