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刘瑾的拜访

    第283章 刘瑾的拜访 (第3/3页)

待在京师,只知道苏州的赋税很重,其他的却不甚了了。张先生,可有所教?“

    张超笑着说道,“要说有所教确实不敢当,但是下官在苏州半年,确实知道一些,下官就给公公一一述说一下。”

    张超继续说道,苏州府有土地七万顷左右,十分之七是官田,十分之三是民田,也就是说,官田亩数在全府是三分有其二。

    按照正统年间制定的赋税制度,苏州一年要交纳大概两百万石粮食,而且本色多,折色少,因为绝大部分粮食要运到北京,所以还要征收加耗几十万石。

    所以苏州府征收比例相对于大明其他地方,是非常高的,但是事实上与同时期的日本农民至少50%的赋税相比,苏州府的老百姓还是能活下去的。

    但是苏州府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官田和民田的缴付比例差距太大。

    所谓官田,就是国有土地,比如学业田、抄没田、建国前张士诚势力留下的土地等等;所谓民田,就是私有土地。还有个区分就是,国家对民田收的叫赋税,对官田收的叫地租。

    苏州府官田多,民田少。民田基本上都被大户地主所占有了,普通贫民无地可耕的,便被迫去租种官田。

    但是官田的租子极重,是民田的数倍。一亩地如果是民田,只需交税两斗,而官田可能就要上缴六七斗。官田太多,也是苏州府上缴钱粮能占到天下十分之一的原因之一。

    所以就出现了严重的赋税不均问题,苏州府大多数农民租种官田,承担了极重的官租和加耗,但少数大户占有的民田却只须缴纳很少赋税。

    这是极其不平衡的,自从建国起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早期监税的官员不愿意得罪苏州大户,只在官田上下功夫,所以租种官地的百姓越发困苦,承受不住抛荒逃跑的农民越来越多。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到了成化年间王恕进行了改革,降低了官田余粮的份额,这才稳定住了官田这一块的地租。

    但是因为苏州的士子考试水平很高,苏州的土地兼并或者说土地投充问题非常突出,能够缴税民田的数量日益减少。所以苏州赋税的征收越来越困难,而矛盾的焦点已经转移到民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