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内幕

    第293章 内幕 (第3/3页)

叹息的说道,“也是情非得已,我们韩家自先父发迹,总督两广之后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原来韩雍长期总督两广,当时广东地区出海的人很多,韩雍长期接触下来就十分清楚内情。

    韩雍不仅利用权势保护这些海商,还让自己的子侄也尝试着参与进来。为了拉拢韩雍,海商们当然也相当配合,这样一来,海洋贸易的巨大利润就如同一个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了韩家的目光,到最后韩家举族之力都投入到海洋贸易中。

    可是到了成化十五年,韩雍去职,这个时候他们在两广海面的地位就立刻下降,所以不得不将船队转移到南直浙江沿海,贸易的对象也变成了日本。

    巨大的利润同样蕴含着巨大的风险,违反海禁,与倭寇通商,另外还雇佣倭寇,四处打劫,这种种行径,让韩家富甲天下,同时也不断吸引了觊觎的目光。

    韩家这一代没有出色的读书人,只是仰仗父萌,所以韩昌邦兄弟就忧心忡忡。对此,韩雍临终前有过交代,越是虚弱,越不能软弱。

    所以他们一面拼命交好士林,一面却不断欺负弱小,树立起一副凶神恶煞的形象。但是他们虽然嚣张,并不会把事情做绝,私下里又不断地给官府喂银子。

    这样的豪强,在苏州一向软弱的官府自然也就听之任之,所以十多年下来韩家也比较安稳。韩昌邦的幼子又有祖父读书的才华,理所当然的被寄予了厚望。随着韩映安考中秀才,韩家的未来似乎一遍光明。

    可是张超的到来却改变了一切。张超在钞关对胥吏下手,意外的戳穿了韩家的虎皮。此时韩家父辈余萌越来越少,子辈却没有成长起来,事实上青黄不接,十分虚弱。

    作为外来人的张超见韩家一个读书人都没有,在分配胥吏时当然没有把他们当数,韩家因为心虚,也不敢有激烈的反应,这样一来,苏州的其他家族才恍然大悟,韩家已不如往日了。

    所以当刘瑾把韩家当做那只儆猴的鸡之后,整个苏州豪族都蠢蠢欲动,大家欢欣鼓舞的等着韩家完蛋,他们好分一杯羹。这个时候,家主韩昌邦就想出了一个绝户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