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成军

    第342章 成军 (第2/3页)

看得出来参与演练的人都整齐划一,气势高涨,似乎确实有着不错的战斗力,怪不得能够捕杀鲸鱼。

    与外行们大多看个热闹不同,刘大夏长期在兵部担任主事郎中等职,所以对于各地官军十分了解,看完之后他立刻给荡倭营下了判断,从目前看来,在场上的都是大明一等一的精锐,也许是张超精心挑选出来的,但即便如此,他也可以看得出来,荡倭营的战斗力绝不能小瞧。

    谁都知道荡倭营是一只新军,即使老营也不过成军刚刚一年,现在就有这样的表现,要是再经过几轮厮杀,这只荡倭营那还了得,所以刘大夏立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刘大夏感兴趣的是荡倭营使用的火铳和大炮,这些兵器他从未见过,不知道是不是制式武器。但是这些军器演练的效果非常明显,什么时候大明有了这等利器,有没有装备北疆边军,刘大夏立刻就想寻找张超来问一问情况。

    但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张超的身影,听说是张超不放心下面做事,一直带着人在下面监督,唯恐有失,刘大夏暗想,原来张子卓是这般事必躬亲的人物,日后见面了倒要说说他,要做大事,不仅要用人,还要信人,不必要事事都抓在手上。

    很显然,因为荡倭营的精锐,刘大夏对于张超这一后起之秀十分欣赏,内心不自觉的把他当做后辈,想着教导张超如何做事。这也是此时高品文官的通病,看到能力出众的年轻人,都想着栽培一下,因为官场上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找不到张超,倒是找到了汪直,刘大夏还在犹豫要不要问汪直情况,汪直倒是看见他,首先开了腔,“哎呀,这不是职方司的刘郎中了,好久不见了,在哪里高就呀!”

    刘大夏见汪直阴阳怪气,不卑不亢的回道,“原来是汪公公,在下现忝人浙江左布政使。”

    汪直听完,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正人君子,官升的就是快。这一回来松江府,又想着藏什么图册?”

    刘大夏也是天顺八年的进士,而且是翰林。成化元年,翰林院拟请留职,他自己要求出任吏职,于是就任命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又调升职方司郎中。

    他通晓兵事,宫署里的积弊全都革除。刘大夏所奏复的大多很合皇帝的旨意,被兵部尚书当作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