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刺杀

    第370章 刺杀 (第1/3页)

    王天官与彭韶在讨论张超的同时,远在福建三都澳的张超也在与吕师爷讨论这一次京察。现在是隆冬季节了,福建却是温暖如春,让张超十分舒服。可惜小妹还在南京,这一闲下来就有些思念家里的老小,特别是还没有见过那个宝贝闺女,实在挂念的很。

    张超是都察院外派的御史,对他的考察也属于京察的一部分,而吏部尚书竟然可以对他有一票否决权,甚至可以不经过皇帝直接罢黜他,这是张超从来没有想到的。

    大明外廷之首的吏部尚书竟然有这么大的权力,有没有搞错,怎么会有这样离谱的制度,这太不符合大明大小相制的制度了吧,别的不说,要是吏部尚书乱来谁能吃得消?张超猜想的没错,明朝灭亡跟京察激化了党争有一定的关系。

    面对他的疑问,吕先生笑的说道,“东主为官时日尚浅,对京察不甚了了也是正常。

    虽然吏部尚书权力很大,但也不能说是一言而决,他需要征得都御史的认可,而且具体做事的是考功郎中和河南道御史,他们的考语也很关键,吏部尚书想一家独大也没那么容易。

    对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是天子亲自主持的,吏部尚书并无特权。另外对于翰林,科道官员,一般都是很好的考语。自成化京察制度形成以来,一贯如此,已成为惯例。

    所以东主您不用担心,对你的京察只是形式而已,更何况天下间要是论政绩恐怕没几个人能比得上您。”

    张超听完点了点头,这才像话嘛,成化皇帝那么喜欢任用太监,怎么可能给吏部尚书这么巨大的权力。

    四品官一般是参政道员,后世的副高官官员,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副省以上官员属于中管干部,由皇帝亲自考核;

    而不同于后世的是,副省以下的官员,则统由吏部都察院决定进退,并不是由地方大员来决定的,怪不得在大明,有这么多的官员不愿意待在地方。

    而类似翰林院这样的储备高干,给事中御史这样的纪委干部则是会被另眼看待,这也很正常,这两类人群一类不干活,一类是自己人,再怎么考察也不能考察到自己身上。

    想起京察,张超就像吞了一口狗屎,按照规定,文官呈上的奏折不能说自己的功劳,只能说自己的不足,最后还要表明自己干的不好,请求辞职。

    向张超这样年轻力壮的给自己找的辞职理由就是浮躁,而岁数大的往往就是老了干不动,不能效犬马之力。

    这样的奏报呈上之后,那些吏部要拿下的官员往往就会被顺水推舟,赶回家致仕。

    要是罢官理由是贪暴,好吧,你就出名了,除了罢官之外,名声是彻底臭了,所以除了实在是名声太臭的官员,一般来说贪暴这样的大杀器是不会用上的。

    这也就是史书上明清官员罢官理由清一色的浮躁和年老不能胜任,这往往就是京察和大计造成的,而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