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漕粮海运

    第381章 漕粮海运 (第1/3页)

    刘吉的条件也不过分,他希望张超继续带着刘家发财,作为回报,刘吉一些官场的潜势力可以为张超所用,另外刘吉也有一些幕僚甚至宫中的关系也可以为张超效力。

    这就是刘棉花的优点,他特别会审时度势,张超也投桃报李,刘家可以继续作为张家的合作力量,作为稳妥张超建议刘吉可以增加一些工场的股份,比买地实惠多了,还不引人注意。

    此时,在张超的主持下,以济世钱庄为核心,相关的政商通过各种工场交叉持股,一个崭新的利益集团已经忽隐忽现。

    张超回到南京,开始组织大规模海运,他准备在未来一两年通过海路往北方运送大量物资,从而彻底显示海运的巨大优势。

    而要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继续投资船厂,培训海员,因此张超将原来的海员班扩大,分门别类开始了专业培训,为商人们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

    另外为了减少商人出海的担忧,在张超的坚持下,济世保险正式成立,凡是出海的船只可以购买保险,如果出险,济世保险将进行赔偿。

    此时出海的风险还是很大,所以这种看起来很像冤大头的保险公司一成立就非常受欢迎。但是济世保险并不是傻子,根据规定,有相关的专业人员会考察每一条船的船况,导航情况,从而决定所收的保险费。

    而聪明的商人很快就发现使用济世船厂的船只运输,有经过培训的海员船这样的船只更不容易出事,相应付出的保费也会减少很多,这样一来也促进了济世船厂的高速发展。

    张超在南京忙活的时候,在双屿忙活了大半年的陈豹也回到了淮安家中,他的父亲平江伯陈锐对于这个能干的儿子十分欣慰,父子两人开始了一番交谈。

    朝廷布置给张超五十万两银子,皇帝那边还要十万两银子,另外负责海运一大批粮食,张超同志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讨价还价呀。既然要求这么高,又不允许打折扣,张超勉为其难,但是需要朝廷的支持。

    到最后内阁同意了张超的条件,允许张超扩大荡倭营,准许他从沿海卫所和操江水师以及负责漕运的官军中挑选足够的水手和船只,当然朝廷钱粮是没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