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焦芳

    第20章 焦芳 (第1/3页)

    就在内阁讨论新鲜出炉的内书房时,外廷同样也在讨论此事。吏部尚书马文升对此不屑一顾,“今上重妇人阉宦,唯独视我等士大夫于无物,如此国家恐又多事也!”

    老马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走路出行都要两个人搀扶,他资历又老,是明代宗景泰二年的进士,当官以来前后经历了五代皇帝,在本朝资历第一,谁也超不过他。

    所以他赤裸裸的说出这句话,别人都不敢说什么,老爷子资历太老,估计当着皇帝的面这句话也照喷不误,难不成正德真为这句话砍他的头吗?

    但是这句话又太过敏感,所以大家伙只当没有听到,此时吏部左右侍郎是焦芳和王鏊,两人相顾苦笑,摇头不语。在此时,明朝有一个十分强大的北党,核心人物是刘健,马文升这两个河南人。

    刘健曾经多次参与或者主持会试,手下有一大批门生,而马文升则资历太老,门生故吏更是说不胜数,所以朝廷上下盘根错节,首辅和吏部尚书以合作的态度执政,几乎无往而不胜。

    宣大总督刘宇,同样是河南人,因为刘健马文升的推荐,担任了大同巡抚。这个刘巡抚在大同任上,很有经商头脑,与鞑靼小王子私底下的交易干的相当不错,然后用赚来的钱贿赂权贵。

    很明显,值得刘宇去贿赂的权贵是谁,极力推荐他的人又是谁,大家伙都知道。这件事干的太过出格了,以至于北京的锦衣卫都得到了消息。刘宇又顺便把调查的锦衣卫百户也拉下了水。

    弘治皇帝听说后,相当恼火,曾经在召见刘大夏的时候,十分不满的说道,“健荐宇才堪大用,以朕观之,此小人,岂可用哉?由是知内阁亦未可尽信也。”

    刘大夏听说之后,没有为刘宇辩护,因为这件事北党与李东阳刘大夏为代表的楚党闹了很大的矛盾,即便如此,刘宇的升迁也毫无影响,一直升到了宣大总督。

    到了弘治十八年,小王子突袭宣府,大明死伤惨重,结果刘健马文升又把罪过归到宣府巡抚头上,并没有涉及到刘宇,反而计划让刘宇接班刘大夏。

    这也是为什么张超突然被提拔到兵部左侍郎的位置,刘健马文升两人没有阻挠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私心太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