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张超的财税改革

    第67章 张超的财税改革 (第2/3页)

和弘治年间都铸过铜钱,但是劣币驱逐良币,这两次发行货币效果都不怎么样。

    此时民间充斥着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货币,严重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流通最为广泛的就是济世钱庄发行的银币和铜币,这两种货币此时早就成为一些省份收税的指定货币,户部也乐意接受。

    相比于银半两,济世钱庄的铜币则更是夸张,这些来自于日本和吕宋的黄铜,被济世钱庄掺上一定比例的其他金属压成一块块圆形的铜币,质量相当高,迅速获得了民间的欢迎。最关键的是中间多了一块,老百姓觉得踏实,好吧,谁让数学的普及需要时间呢。

    因为济世钱庄的铜币太受欢迎,导致大量乱七八糟的杂币被兑换成铜币,这期间产生的利润让见惯了大场面的张超都瞠目结舌,原来铸币税这么高呀。

    所以张超这一次要做的就是推广济世钱庄的银币和铜币,作为大明官方指定的货币。这其中的利润当然非常巨大,晋商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北党执政时,想都不用想,争来争去的结局就是维持现状,谁都别想好。

    而换了刘瑾,他的胃口太大,所以谈判也没有成功,张超很清楚,就算一年的铸币税有几百万两,他也不能给朝廷太多,要不然鬼知道他们会起什么贪念。再说了,在商言商,大明自己发行的铜钱都亏得要死,有本事你朝廷自己发行呀!

    现在轮到张超执政,他面临着朝廷不小的亏空,就把主意再一次打到货币发行权上面来了。

    但是拖了这么久,李东阳这些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看出了一些奥秘。

    最后张超无奈之下,大明最有实力的六家钱庄干脆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联盟,与朝廷达成了协议,大明指定这六家钱庄发行货币,同时要求各地官府只接受这六家钱庄的货币,而六家钱庄为了获得货币发行权付出了一年五百万银元的代价。

    经过张超测算,济世钱庄将在未来获得至少三成以上的份额,张超想想也够了,总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