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办法

    第100章 办法 (第1/3页)

    正德八年秋收之后,因为湖广战事不断导致粮价攀升,迅速延伸到整个大明帝国,从南到北,物价不断上涨,这让大明王朝震惊不已。

    在封建时代,作为盛世的代表,开元年间石粮三文成了最光荣的历史记录,现在正德年间的粮食价格竟然达到了弘治年间的两倍,这谁能吃得消,作为执政者,张超等人的压力越来越大。

    张超本来以为原因在于湖广的战事,但是蓝衣军被赶回大别山之后,明军很快恢复了湖广北部的社会秩序。

    按说这个时候粮食价格也该回落了,但是事实证明粮食价格还在玩往上涨,如果现在都这么高,那么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岂不是要上天?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年事实上粮价一直在缓慢上涨,只是今年特别突出。排除了战争因素,张超立刻就调查起粮商的囤积居奇。

    但是调查发现,确实有粮商的推波助澜,但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此。作为南直隶有名的粮商,张超很快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大明的经济还没有发展到出现一个笼罩全国的大粮商,所以粮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就是出现在南直隶等地越来越严重的丝棉夺田。

    从弘治初年到现在,将近二三十年,大明的南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水力机械化和简单的蒸汽机的迅速发展,加上对于南洋的殖民和西洋的开拓以及与西方殖民者的交易越来越大,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棉丝纺织业的大发展。

    工场的不断诞生,对原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南直隶这个原来最大的粮食产地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改成了棉田或者种上了桑树,导致南直隶竟然需要进口粮食。

    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南直隶,河南山东这样的棉花产地也有无数的棉田。

    对于这种经济现象,早就二十多年前张超就警告过,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那就是丝棉夺田。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明的粮食问题极度敏感,但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