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将军朱寿

    第111章 大将军朱寿 (第1/3页)

    张超非常热心的帮着正德立嗣,事实上很犯忌讳,所以李芷萱离开皇宫就显得很低调,正德也很低调,都不愿意太过张扬,万一以后有子或者想立别的侄儿,现在搞得高调了,想掉头都难。

    办完了这一桩事情,又剿灭了蓝衣贼,除了涉事各省留下了一部分军队镇压局势之外,各路明军精锐开始向着蓟辽两镇集中。

    由于天津港开放粮食北运,南洋大量成本很低的粮食也被运到京中,京师粮价大降,张超顺势命令户部储存了很多充作军粮用于边疆的战事。

    再加上宣府蓟辽三镇几年这几年战事较少,物资储备充足,所以对鞑靼的决战时机已经逐渐成熟。

    张超准备精心准备一番,在正德十一年春夏之交发动对鞑靼的总攻,夺取大宁诸卫,彻底恢复大明在漠南地区的统治地位,解决明朝的百年边患。

    自从恢复开平卫以后,大明的战略意图已经昭然若揭。若不是蓝衣贼的干扰,早就应该执行了,推迟至今,也完成了鞑靼势力的极大恢复,再也不能等下去了。

    由于大宁卫位于辽河上游这一特殊的战略地位,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核心据点,控制了大宁诸卫,就可以把防线推进到大漠边缘,这样一来鞑靼在漠南将再无可以立身的草场,所以鞑靼必然会拼死反抗,战事的激烈程度也会超过以往。

    对于这样的决定性战役,张超决心亲自坐镇,统一指挥宣府蓟辽三镇作战,因为战略计划是他制定的,参战的可谓倾国之兵,他作为无可争议的第一责任人,无论胜负,都必须全力以赴,怎么可以假手他人。

    军机房会同兵部将这一份宏大的作战计划上报之后,豹房立刻就热闹了。明军动员了三镇驻军,还有从南京方向调来的荡寇军主力,陕西边军等,加起来有几十万人。

    可是独独遗漏了调到京师的数万边军以及精心挑选的团营精锐,也就是东西官厅的十万大军,这不是瞧不起人吗?我等日夜训练,为的就是能够在边疆立功,这么大的战事怎么能离开咱们?

    江彬根本压不住他从宣府等调来的亲信,他自己也不能接受在外的下场,所以就跑到正德面前,慷慨陈词,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