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各方的思考

    第128章 各方的思考 (第1/2页)

    第128章 各方的思考

    贵为左都御史的宋珫竟然也会对国士院国士感兴趣,这是不是有些夸张?事实上宋珫的反应很正常。

    由于科举的特殊性,就算贵为豪门,也不一定保证每一代都有人会考上进士,比如宋珫,他的子侄之中最好的不过是举人。

    可是现在有了国士院,那就根本不一样了,他的子侄可以光明正大的选举成为国士,江西一省不过十几个名额,一府可能还轮不到一个,享有国士之名,光明正大的和军机阁部大臣讨论国家大事,这是何等的荣耀!

    当然按照张超的说法,国士院只不过是天子年幼时期的权宜之计,可是宋珫敏感的意识到十几年后,皇帝长大了,估计也不太敢动国士院,因为这背后是一百三十个地方大族,还牵涉到天下所有有功名的士大夫,皇帝只要不是脑残,绝不敢随便撤销。

    而所谓士大夫的选举,他岂能不明白,整个江西秀才最起码有几千人,大部分不过是穷酸,所以只要有钱,肯花钱,那么通过选举弄到一个国士并不是很难。

    宋珫这么想,身居高位的哪一个都不傻,也都能想明白。所以几十个部院大臣侍郎寺卿互相对了对眼神,当然支持了,不支持才是傻子。

    与那些没事搅三分的科道御史相比,各地的所【更新快】谓名士恐怕要好打交道的多,只要张超舍得拉拢他们,想必这些人也不会与他为难。而张子卓本来就是商人,玩弄利益交换那是家传本领。

    而张太后隔着厚厚的珠帘同样是满腹心思,她马上就要成为太皇太后了,但是张超这样出将入相,才干卓越的大臣辅政,她事实上根本没有多少话语权。

    但是大明皇帝对于大臣天然的不信任,也让张太后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