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清查军屯

    第146章 清查军屯 (第1/3页)

    张超原以为自己对宗藩的这一套改革已经很节制了,可是他的奏章递交上去,国士院见军机房反应这么快,还在发呆中,太皇太后张氏却突然跳了出来表示了不同意见。她认为张超制定的宗藩条例太苛刻了,那么多没有一技之长的宗亲怎么能贸贸然让他们变成平民,那不是会把他们活活饿死吗?

    张超很想回一句,多一个宗藩也许会饿死几个平民,倒时候愤怒的老百姓恐怕会把朱家人撕得粉碎,有必要这么贪婪吗?

    但是他最后还是忍住了没有说话。而国士院在听到太皇太后张氏的表态之后,果然软弱性发作,最后三方达成了妥协意见。

    严考核,对宗藩继承考试不合格的处罚取消了;定子女,取消了对于宗藩庶出子女编入民籍的强制要求,只是鼓励他们自愿;而限总额则还需要讨价还价,想必最后的标准也比张超想象的要宽松很多。

    对此,张超的反应十分平淡,他当然明白如果不加影响,一个提案被修改,决策考虑各方的意见,妥协各方的立场是必然的,既然你们愿意让王爷们在头上多骑一会,多撒撒尿,那就继续吧。

    这一结果让张氏兴奋不已,她表达了自己对宗室的关爱,必然获得宗室的爱戴;及时表达了对国士院提案的重视,必然可以获得国士院的好感;最重要的是她成功的发出了自己的见解,而这一见解得到了众人的支持,这就意味着张超并不能一言九鼎,她的自信心获得了极大的增强。

    反观张超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而且还得罪了宗室,据说张超的宗藩条例出炉后,连益王一族都背地里大骂张超,诅咒他不得好死。

    事实上最近张超在太监问题上,宗藩问题上都没有拿出最强硬的态度,甚至于杨一清也觉得有些奇怪,当日张超不是信誓旦旦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吗?为什么最后拿出来的方案还是裱糊匠的做法?

    当然杨一清也明白张超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杨一清并不知道张超经过这两个重大的改革,通过各个集团的反应已经总结出一条他非常不愿意相信的结论,解决明朝的根本办法不是改革,根本不是改革,而是彻彻底底的推倒重来。

    现在张超权势滔天那又能如何?他还是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利益集团的立场,也要打着国士院的旗号行自家之私。要想扭转历史的乾坤,必须要有至少两代人的努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