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圣主明君又回来啦!

    第二六五章 圣主明君又回来啦! (第2/3页)

的一万五千人马敢走,那他立刻带着一堆大炮去增援谢迁轰淄川,反正勒克德浑没有多余的军队去攻邹平,同样巴都礼敢出淄川,他就和谢迁合兵追着去打野战。

    他两个旅怕个鸟啊!

    八千清军而已,没有谢迁的那据说已经膨胀到两万的杂牌他都敢跟巴都礼决战。

    这时候喜迎王师的越来越多。

    邹平,新城,长山甚至北边的乐安,高苑,博兴等地士绅都开始或干掉当地官员,或者在当地官员带领下干掉少量驻防清军,然后重新打出大明旗号。说到底山东士绅们的心思很一致,你多尔衮不仁那就别怪我们不义,这时候主动反正还能捞个宽大处理。说到底山东士绅当初不是从大明投降清军的,他们卖的是李自成而不是大明,是崇祯先放弃他们,他们不得不跟了李自成,然后从李自成的手下投降清军的。

    他们和杨庆没什么仇。

    再说你们清军要是能打也行。

    五千打一千都能败的没资格要别人有什么忠心,这个世界终究还是要看实力的。

    就这样咱大清在山东的统治开始崩塌了,同样被南北两个方向明军分割成一段段的清军,也同样陷入了绝绝境……

    北京武英殿。

    多尔衮扫视他面前的大臣们。

    他至今没把福临接来。

    毕竟这也不是原本历史上,他在河北待的并不安稳,若贸然全部入关万一有个意外被连锅端就完了,明军水师可是掌握制海权,从登莱海运一个军登陆盖州并不是什么难事。他这边全过来了,然后辽东留下一帮老弱病残,明军再一登陆,那真得就连退路都没有了。

    所以目前咱大清仿辽国,仍旧以沈阳为都城,但改名北京,而以北京为南京,实际上还有东京,那个是平壤,西京当然是大同了。

    不过另外两京属于摆设。

    东京平壤就几个文官,再就是纯属流放的豪格,多尔衮给了豪格一个东京总督,纯属光杆司令象征性带着千把卫队驻守平壤,这样就可以说咱大清没抛弃朝鲜臣民,至于朝鲜臣民包括豪格死活,这个就不关多尔衮什么事了。西京是蒙古人的,大玉儿的哥哥满珠习礼,以亲王爵位担任西京总督,主要职责协调蒙古各部,后者得到多尔衮邀请后,已经把宣大一带完全变成了牧场,他们的游牧区从宣大一直绵延到亦不剌山,包括陕北很大一部分都是。

    李自成的控制区只到延安。

    他对陕北这片伤心的土地实在没有夺回的兴趣,反正那里也没什么人人了,这片大明饥荒最恐怖的区域完全变成了南下的蒙古各部牧场。

    后者对此非常满意。

    这片土地哪怕再不好,其实也比他们在蒙古高原上强得多。

    正是因为这一点,蒙古各部对多尔衮的征兵都还算爽快,毕竟他们能在这一带游牧的前提,就是多尔衮在南边挡着,否则明军是不可能允许他们南下的。这时候超过三万蒙古骑兵在跟随清军驻防,不过只有一万在河北,另外两万在朔州一带,他们主要警戒的是李自成。顺军和他们的分界线是雁门关,有这些蒙古骑兵在雁门关外,多尔衮就不用担心李自成直插正定和保定了,至于再向南是姜瓖泽潞作为屏障。

    多尔衮可以专心对付明军。

    而他以摄政王身份驻南京总揽关內军政,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留北京辅佐福临管关外,他们在关外也不是很安全,至少索伦人就不是怎么很老实,不过俄国人还没到,这时候的俄国刚刚建立起雅库茨克,尼布楚也是十年后才建立。但八旗各部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移居河北,北京重大决定同样必须先送到他这儿批准,毕竟福临那里的粮食完全依赖这里的供应,多尔衮不送粮食,沈阳城里冬天是要饿死人的。

    这就是咱大清目前的情况。

    准确说是一个放大的辽国,只不过他们的对手不是北宋,哪怕李自成也是强于西夏的,所以三强中反而最弱,实际上哪怕和这时候桂王的军队来一场决战,也很难说稳赢,后者可是已经在莫里斯方阵化,据说就连燧发枪都开始试验,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