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崇祯元年科举 第〇五一节 乾清召对之人才

    第四章 崇祯元年科举 第〇五一节 乾清召对之人才 (第1/3页)

    想到这里,袁崇焕在心中重重叹了口气,沉着一双眼睛望向姬庆文。

    姬庆文此刻也正抬眼往袁崇焕脸上在看,两人四目相对,顿觉尴尬,立即将眼神移开。

    这时却听崇祯皇帝又说道:“叫王府出钱练兵之事,虽然没有违背祖制,却也从未有过先例,这件事情还要从长计议、妥善处理,才不会出乱子。”

    姬庆文心中却不以为然——他也知道崇祯皇帝的心思,无非就是唯恐藩王们手上有了兵权之后,就会重演两百年前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的好戏;可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饲养,明朝那些宗室王爷早就同蠢猪无异,否则历史上崇祯皇帝死后,南明也不会亡得那样干脆了。

    “好了。现在时辰不早了,我们再加把劲,把一些杂事办了,几位爱卿就可以退下休息了。朕也要准备着上朝了。”崇祯又说道。

    孙承宗听了却是一怔,眼中顿时迸出眼泪来:“圣上,人老了,话自然就多一些。不怕皇上嫌臣说话琐碎,臣还是要劝皇上一句,一定要保养身体,皇上的龙体安康,才是百官之福、社稷之福、万民之福啊!”

    崇祯见状,笑着起身拍了拍孙承宗的肩膀:“朕知道了。”

    说罢,他又高声招呼门外伺候的太监,叫他们端两碗参汤过来,一碗自己饮用,另一碗赐给孙承宗,至于袁崇焕和姬庆文两人,便只能侍立一旁观看。

    待孙承宗含泪将一碗参汤喝完,崇祯又道:“孙老师吃了朕的东西,那可要再替朕办一件事情。”

    孙承宗忙将手里的空碗放下,说道:“皇上尽管下旨。”

    崇祯一笑,指着姬庆文道:“这狗才就要去当苏州织造,不能没有旨意。那就劳烦孙老师动笔,给这狗才拟一道旨意,朕再用印即可。”

    乾清宫里有现成的笔墨纸砚。

    于是孙承宗取过湖州进贡的御笔,沾饱了徽州制作的香墨,便在宣城能工巧匠精心制造的描金黄纸“悉悉索索”地写了起来。

    崇祯皇帝站在一边观看,口中却不停下,絮絮叨叨说道:“拟制本应是内阁大学士的职责。可皇兄留给朕的那几个人,朕一个也瞧不上。现在朝廷这些官员里头,朕觉得只有温体仁、周延儒两人有些才干,其余都是些泥塑草人罢了。可听说这两人品行都不甚好。唉!想要找几个德才兼备的人才,怎么就这么难呢?不如启用几个赋闲在家的东林党人如何?”

    孙承宗却没有答话,凝神静气,将一份圣旨写完,看了一遍又将墨水吹干,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