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节 从南京到内阁

    第二五六节 从南京到内阁 (第1/3页)

    在场之人,包括孟洪、小多子在内,都知道杨展的“回家照顾老母亲”的说法不过是个借口而已,偏偏黄得功心思纯厚,又是至孝之人,竟信以为真,还在一本正经地劝说,反而令人忍俊不禁,都忍不住哄笑起来。

    经过这样一阵大笑,原本还有些压抑的气氛顿时松快起来。

    姬庆文便乘机继续劝说道:“杨将军,你听,连黄得功这个榆木脑袋都知道这其中的利弊得失,不如就请杨将军先暂时屈就在我这里,等皇上下旨让将军官复原职之后,将军再另谋高就如何?”

    话说到这里,再也容不得受了姬庆文莫大恩情的杨展继续推辞了。

    只见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昂首眺望,在临时支撑起来的并不宽敞的中军大帐里转了好几圈,这才停下了脚步,咬牙说道:“姬大人,我看也不用讲什么‘暂时’,也不用提什么‘屈就’了。在下一颗功名利禄之心,从今日起便算是死绝了。若能今后跟着姬大人,一展生平所学,帮着百姓做一些事情,那也不算是虚度此生了。”

    姬庆文见杨展这是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知道他心意坚决,心中便也十分高兴,带着满脸欣慰的笑容,说道:“那好,自从陈文昭将军阵亡之后,我身边真的需要一个像杨将军这样的将才呢!不过杨将军也不必把话说死了,以杨将军的才华,定然不会明珠暗投,若有出头之日,在下必然拱手欢送。”

    史载杨展身长七尺余、英姿慷慨;善于用兵,连破张献忠手下冯双鲤、孙可望、刘文秀等人,又大败张献忠本人于彭山江口,逼得这位不可一世的“八大王”只能困守四川,最后走向灭亡。又载杨展精于政务,主政四川时候注重恢复农业生产,四川百姓赖以全活者数百万,富强甲于南明诸将。

    因此,在南京城下收了杨展这位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姬庆文南京一行可谓收获颇丰,不待金乌西沉,便命全军将士收拾起所有辎重装备,借用了河道总督衙门的漕船,经通济门外的通济渠返回苏州去了。

    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今天前前后后吃了白莲教徐鸿儒和苏州织造提督姬庆文好几次亏,再联想到前几日受的气,自然是愤恨填膺,一回到南京兵部衙门,便命书童展纸磨墨,动笔拟写弹劾姬庆文的奏章。

    然而他自己理亏在先,凭空捏造理由又谈何容易,提笔写了一段,回过头去看却又觉得太过牵强,写的东西连自己都没法说服自己,

    只得将草稿扯了去重新拟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