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节 替他人作嫁衣裳

    第二六一节 替他人作嫁衣裳 (第1/3页)

    姬庆文的态度是摆明了不想太太平平地将松江淀山港码头的事务交接给沈良佐,自然也就没有理由继续呆在港口之内。于是他同沈良佐告别之后,便连夜赶回了苏州城。

    沈良佐这边自然也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他首先想到法子,便是备上一份厚礼,跑到汤若望那边去,求他把去年以来记下的账册翻译成中文。可汤若望是同姬庆文在西安城里就认识的交情,再加上他的夙愿是在中国修教堂、传耶教,对沈良佐那些金银财宝的礼物根本不看在眼里,当然是不会帮助这位市舶司的新提举的。

    因此汤若望一会儿说汉语、一会儿说德语,装傻充愣、言而无物,顾左右而言他,反正就是不愿将账册的明细通报给沈良佐。

    沈良佐同汤若望详谈了几次,只觉得汤若望这个传教士,并不像传说当中的那些洋人一般实诚,反而更像是个同官府打惯了交道的老油条,真是针插不进、水泼不入。

    于是沈良佐终于打消了从汤若望那边取得账册的打算,决定来他个釜底抽薪,动用起自己司礼监提督太监的面子,从南京户部、河道总督、江宁织造、杭州织造衙门里借调了八九个盘账高手,向从往来的淀山港码头的海商那里取得明细账册,再编成一篇总账——这本总账虽然同原始账册有些出入,却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可姬庆文早就将工作做在了前头。

    他知道在海港之内做生意的海商稳定性极强,多是固定的几个海商往返松江、日本、南洋等地做生意,而且大多会给大海商郑芝龙几分面子。

    于是姬庆文便提前通过郑芝龙的渠道,要求海商们与沈良佐保持消极不配合的态度——做生意可以,账册则一概没有。

    不过姬庆文这样的部署,后来看来却有些多此一举了。

    因为大多数海商都是些在中原混不下去的农民,认识的汉字加起来也认不得一升,平素做生意也是讲究今朝有酒今朝醉,从来没有什么记账的习惯,要他们拿出来账册来,还真的就两个字“没有”。

    不过郑芝龙此人素有异心,早就不想把身家性命全都放在姬庆文这一个篮子里头,现在平白无故多了个主官码头事务的市舶司提举沈良佐,他当然是要存心巴结的。

    然而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刚刚走了姬庆文的门路,被钦赐了官职和功名,一时之间也不好完全舍弃姬庆文这条线而转投到沈良佐名下。

    因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