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节 形式主义

    第三六一节 形式主义 (第1/3页)

    大明朝一共有十四个布政使司,也就是统称的十四个省。而如果这十四个省全部各立朝廷,变成十四个独立的国家的话,那论起搞形式主义来,这十四个国家可以毫无悬念地包揽全世界的前十四名。

    更何况到目前为止,这十四省还都在大明朝廷的掌控之下,全国上下会搞、想搞、善搞形式主义的人才,都削尖了脑袋想要通过科技考试,混到这大明朝廷之中。

    因此,由这些形式主义的天才们搞起来的这场封爵仪式自然是庄严肃穆,感染力极强——至少要比前些日子白莲教主徐鸿儒在温州空城之内仓促搭起来的草台班子要强多了。

    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就连素来讲究实用主义的姬庆文,也被这繁华无比的形式主义所感动了,当即表示:皇上内将自己册封为伯爵,已是莫大的荣誉了,每年合粮食五千石的俸禄就不领了,全部捐献给朝廷,用以赈济灾民!

    崇祯皇帝闻言大喜,立即表示:“姬爱卿公忠体国,乃是朝廷上下的楷模。他既然有意捐献俸禄,朕便受了他这番好意。并且从今日起,皇宫内廷开支,除太后供应不减之外,其余支出一概减半,用以供应西北赈灾及东北军务。”

    皇帝不表态还行,一表态可就要了命了。

    既然贵为天子的皇帝,又有心要将支出减半,那底下跪着的大臣们也必须有所表示。

    只见内阁首辅周延儒朝四周望了望,拱手道:“皇上,臣愿意效法圣贤,情愿捐出一年的俸禄银,用以国务。”

    “好!”崇祯赞道,“周爱卿不愧是国家栋梁,好!”

    周延儒有了这样的表示,又得到了皇帝的赞许,那温体仁当然也不能示弱。可他要是也跟着表示要捐出一年的俸禄,难免有些鹦鹉学舌,不够出彩。

    于是温体仁独辟蹊径拱手笑道:“皇上,臣是个穷官,没有周首辅那样的魄力。不如这样,臣先捐出半年的俸禄,再写一篇颂圣的文章递上来,不知万岁爷意下如何?可别嫌臣寒酸哟……”

    温体仁品级同周延儒相同,明面上的俸禄也是一样。

    因此,他这轻轻巧巧一句话,不仅比周延儒少花了一半的钱,又创造了一个卖弄文采的机会,更明里暗里地表示内阁首辅周延儒是个贪官,根本就不需要俸禄就能养活自己和一大家子人。

    其后的内阁第三号人物徐光启也跟着表示道:“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