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节 历史的进程

    第四二一节 历史的进程 (第1/3页)

    周秀英听了一愣,并没有立即答应姬庆文的要求,反问道:“公子怎么想到叫我去监视这两个人?”

    关于这点,姬庆文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

    洪承畴现在虽是大明朝的官员,可今后却会在同满洲皇太极的交手中落败,并投降清朝。这还不算玩,投降满清之后,洪承畴还统领清军在江南的主力,将南明最后的势力消灭,从而帮助满清坐稳了江山。他这样的表现,足够可以同历史上的吴三桂,竞争一下史上第一大汉奸的宝座了。

    而李自成就更别说了,要知道,大明朝或许亡于财政、或许亡于党争、或许亡于天灾,可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一举攻破京师,逼得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因此可以说,李自成乃是明朝最大的敌人也不为过。

    可这些理由,姬庆文是没法同周秀英说的,却问道:“听秀英姑娘的意思,似乎还认识这两个人?”

    周秀英脸上一红,道:“也谈不上认识吧……李自成我只有过一面之缘,记得那时候姬公子也在,他现在领着无数过不下去的农民兄弟,攻州府、打县城、分粮食,乃是一员好汉,江湖之上都是大大有名的。至于洪承畴么……他虽然同李自成为敌,却是个难得的清官、好官,也是很有名望的。”

    确实像周秀英所说的那样,李自成、洪承畴眼下的作为,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流视角下的好人。可历史的诡异就诡异在这个地方——那些从一而终、不亏气节的好人,以及坏事做到底的恶人固然不少,可随着环境的改变,将自己也变得面目全非的人更是不少,往往让人唏嘘不已。

    所谓“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姬庆文这些穿越之前,开了上帝视角看到的东西,却是不能同任何一个人说的,只能虚张声势道:“秀英姑娘你就别问了,我说话办事什么时候不靠谱过?李自成、洪承畴这两个家伙肯定有问题,你帮我多关注一下这两个人便是了,总没有坏处的。”

    关于这点,周秀英还是承认的。

    正是因为姬庆文办事太靠谱,绵延数百年的白莲教从此覆灭、在历代教主之中也算是有所作为的徐鸿儒也殒命江南,弄得周秀英这么个白莲教的圣女也如无根的浮萍,从此漂泊于世。

    因此想到这点,周秀英到底还是有些心结难以解开,心中酸楚了一阵,点头道:“好的,我记下了。这两个人,我自然会去看看的。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像传言之中那样的好人……这世道,黑的也会变白、白的也会变黑,有些人、有些事,还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好……”

    千里送行,终须一别。

    又说了几句关照平安的话,周秀英终于还是狠了很心,同姬庆文告别之后,一闪身便消失在繁忙的运河码头之上。

    对于这样一个面貌瑰丽、身手不凡、见多识广,且又自立自强的奇女子的离开,姬庆文还是颇有几分伤感的。可他却不知道,这一别,不过期年之后,他们便又再次会面了,可会面的境遇却又同今日大大不同,让那时候的姬庆文心中禁不住翻涌起悔恨之意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