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节 历史的进程

    第四二一节 历史的进程 (第2/3页)

    不过现在的姬庆文却想不到那么长远,怅然若失地感慨一番之后,也只能登上漕船往江南而去。

    从京师去往江南,照例要经过山东。

    山东巡抚孙元化是姬庆文的老朋友了,每次碰面总要招待一番,此次也不例外。

    只是姬庆文这次身边还藏着一个扎眼的袁崇焕,而袁崇焕同孙元化也是老熟人,当年还曾在锦州城上并肩作战,用火炮重伤了努尔哈赤,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因此姬庆文只是草草应付了几句,便要告辞离开。

    却不料孙元化神秘兮兮地拿出几支火枪,要姬庆文点评。

    姬庆文穿越到了明末,不仅努力赚钱,顺带着还领兵作战,已经能算是半个古代热 兵器的行家了——他取过孙元化手里的火枪,略一打量,便知道这是孙元化在山东兵工厂里制造出来的。然而就是这几支火枪,其制造材料、制造工艺,显然是大有进步,质量比起半个来月前自己就在此处看到的可谓是日新月异了。

    这让姬庆文更加感慨:都说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勤劳的民族,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自己之前刚给孙元化看了几支欧洲制造的最新式的燧发枪,孙元化竟已研究制造得八九不离十了,要是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如果没有明末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没有满洲鞑子捡漏取得天下,那中国的科学技术(至少是军工技术),是绝对不会像十九世纪中叶的鸦 片战争那样落后于西方那么多的。

    姬庆文刚想夸赞几句,却见孙元化身后站了个满脸谄笑的孔有德,顿时想起这厮在历史上又是个不逊于吴三桂、洪承畴的大汉奸,而此人的作为比起吴、洪二人更加可鄙可恶,一下走又高兴不起来了。

    于是姬庆文拉过孙元化,叮嘱他一定要小心孔有德和他几个铁杆兄弟,千万不能让他们有作乱的机会。

    孙元化履历十分吩咐,现在所做的山东巡抚也不是什么微末小官,因此听了姬庆文这几句话并不十分放在心上,终于在后来因此落了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对此,姬庆文倒也没有过多地纠结,因为现在这个明末时代,同原先那个惨烈悲壮的明末已有了巨大的差别——该死的袁崇焕没有死、破败不堪的关宁防线也已慢慢建立起来、原本应该民变纷起的山陕也还算太平——更重要的是,姬庆文这个穿越者的实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自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干预和阻止今后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带着这样的心情,姬庆文便同孙元化告了别,再次登上漕船,继续往江南而去。

    一路之上,姬庆文见山东、苏北一些地方的青壮年还堪重用,便按照戚继光募兵的老办法,精心招募了几百壮士,将“明武军”的员额扩充到整整两千人马。

    经过京师这场纷争,姬庆文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地位、什么身份、什么钱财,都是白日做梦,只有将军权牢牢捏在手里,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安身立命的根本。

    就好像袁崇焕,当年贵为蓟辽督师,手下掌握数十万辽东精兵的时候,根本没人敢动他,就连矫诏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这样的大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