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节 陷入了困境

    第四二九节 陷入了困境 (第2/3页)

镇,要是顺顺利利流传到二十一世纪,便又会是一处宣传通告里描述的“纯正明清风情”的货真价实的古镇,说不定又能创造多少就业岗位、带动多少经济收益、提高多少国内生产总值了……

    不过,事情并没有姬庆文料想之中的那么顺利,小镇刚刚建成,便出现了不少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

    这可要了姬庆文的老命了。

    要是没有人来这座小镇里生产、消费,那这座镇子就成了一座空城、鬼城,就相当于把建造小镇的银子统统扔到了水里。

    按照姬庆文一开始的想法,他是准备自己出钱兴办一些酒楼、饭馆、茶馆、剧院、戏台之类的娱乐设施,再开办几家专门出售高端物品和进口物品的商店,为的就是吸引富户进来消费,赚他们历年来积攒下的存银。

    要知道,明朝之所以灭亡,国家金融系统的破产也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商人、地主们赚了银子,除了大量兼并土地之外,就没有别的投资渠道,只能放在罐子里、埋在土地里,而并不能够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发生流通。

    而白银沉淀在民间,朝廷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收取税收补贴财政。可明末却是个多事之秋,朝廷花钱的地方多,没法从富人那里收税,便只能想办法从穷人这里抽水,这样一来二去,反而逼得无数贫农作乱造反,反过来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实际上,明朝灭亡之后,一直到清朝,到民国,中央政府始终没法摆脱这样的困境,政府由始至终出去贫穷困顿、朝不保夕的状态之中。

    因此,姬庆文进行土地改革的一大目的,便是为了要改变这种财政无限取向破绽的趋势,而解决的办法,就是要从富人口袋里掏银子,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讨钱出来。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

    姬庆文苦心积虑建造起的这座小镇,竟是门可罗雀,没几个人过来消费游玩。所幸这里毗邻淀山港,旁边又有无数姬庆文名下的工坊产业,产业里做工的工人也不在少数。这些工人做工赚钱,自然是要就近在小镇里消费的。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进港做生意的海商,也需要上岸休息。只不过那些金发碧眼的欧洲人上岸来招摇过市,实在太过惹眼;而姬庆文对于满腹鬼胎的日本人也未必十分放心。因此他只允许朝鲜、安南、暹罗以及南洋华人上岸消费。

    不过这也不过勉强能够维持小镇的运营而已。

    对此,作为姬庆文亦师亦友的智囊的李岩是心知肚明的,半开着玩笑道:“姬兄,你这如意算盘是打偏了吧?看来钱也不是那么好挣的。现在过来这淀山镇里吃喝的,要么是自家兄弟,要么就一两个海商,似乎不是长久之计吧?”

    “那是当然。赚自己的钱算什么本事?而现在还不是赚外国人钱的时候。这个……不知李兄有什么法子?”

    此时已经是冬尽春来之时,天气已渐渐转暖,蚊虫也慢慢多了起来。

    因此李岩拉开手中折扇,赶走了面前几只恼人的蚊子,这才说道:“姬兄这可就问错人了。要说是附庸风雅,做几首歪诗、填几阙酸词,我倒是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