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飞来横祸

    第九章 飞来横祸 (第2/3页)

祖银忍住头部的剧痛,翻身跃起和黄学智一道压住歹徒,他想:只要牢牢抓住这个罪犯,其他的最终也跑不了!

    正在这紧要关头,闻声赶来的昆明市电器厂一服务公司经理曾明贵挺身而出,他机智地绕到另一歹徒的身后,瞅准时机勇敢地冲上去,一把抱住歹徒的腰和双臂,抬起全身,使其双脚悬空。歹徒乱蹬乱踢,拼命挣扎,无奈双臂被曾明贵死死勒住,子弹再次飞向天空。年逾花甲的省建三公司退休老工人岳继先从家中跑出来,弯腰去抓歹徒的脚;路过此地的个体劳动者胡云顺听到曾明贵喊话:“快来下他的枪!”即冲过来双手拉住歹徒的右手。经激烈搏斗,夺过了歹徒的枪,并用枪柄向还在拼命挣扎的歹徒头部砸去。在闻讯赶来的“迎宾楼”米线馆女经理赵育梅及其他群众的协助下,黄学智、陈祖银也夺下了另一个歹徒的枪,将其制服。

    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战斗,前后仅用了10多分钟。

    据审查:这两名歹徒,一名叫陈宏图(男,24岁)。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系该市纺织厂工人。去年6月自动离职,流窜云南,与其表弟、佳木斯市无业人员赵宇林勾结,租住北河堤一农民出租房,先后两次窜到边境以高价在黑市上购买了两支手枪、子弹85发。他们认为:“手里有了枪,搞钱就容易了。”多次策划,准备抢劫到银行提取现款的人。

    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黄梁美梦,在强大的无私无畏的春城人民面前,两名歹徒得到的则是两颗正义子弹的惩罚!

    英雄群体的雕塑

    参加这场生死搏斗的有干部、工人、个体户;有党员、群众;有老的、有少的;有男的、有女的,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治安立了大功。这难道不正是一组英雄群体的雕塑吗?

    当上述同志与犯罪分子展开英勇搏斗的同时,还有许多同志也正在为尽快制服歹徒而奔忙着。昆明市电器灯具厂营业部经理陈立新迅速打电话向公安局“110”报警,市旅游服务公司商品经营部出纳员莫琼仙也跑步到南强派出所报案。

    南强派出所接到“有人在南强街打架”的报告后,并没有因为把抢劫误报为“打架”这样的“小事”而漫不经心,而是闻讯迅速出动。民警贾志雄等4人和联防队员耿代辉迅速兵分两路向出事地点包抄过去。正在户口段工作的户籍民警段伟也闻讯冲向出事地点。同时,盘龙分局防暴大队、市公安局防暴队也迅速赶到现场。

    在这场与罪犯展开的生死搏斗中,还出现又一曲使人兴奋的凯歌:当出纳员介莉同犯罪分子搏斗时,她身上挎的装有5028.33元现款的挂包带被扯断了,现款撒了一地,谁也顾不上去拾。当犯罪分子被制服后,尽管街上人很多,随手可以捡到钱,但事后将地上的钱集中到派出所清点时,竟然一角一分也不少!参加清点的人无不感动,大家说,这真是一曲共产主义凯歌,是对所谓“90年代良心贬值,人人向钱看”议论的有力批驳。

    在这场生与死的搏斗中,这么多有名的或无名的群众参与进来同犯罪分子搏斗,不是偶然的,这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对此,我们曾经访问了这一英雄群体雕塑中的几位,且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昆明市翻胎厂专武干部黄学智说:“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地抓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人民群众的高尚品德和职业道德。我跟财会人员来取款,职责就是保护钱,一看到罪犯亮枪,我马上就明白他是要抢钱,我怎么能够让他得逞呢?所以面对歹徒的枪口我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了。”

    胡云顺说:“平时我最痛恨抢劫、撬门扭锁的歹徒和吸毒的坏人,前几年,看到报纸上刊登的青年记者安坷斗歹徒,周围人无动于衷,致使这位记者光荣献身,非常气愤,当时我就说,假如我碰上绝不袖手旁观,这不真正遇上了,我就冲上去了。”

    赵育梅说:“就是,前几年报纸还刊登过空军干部李鹏礼见义勇为,许多人眼看着他被歹徒刺死,真是不可思议,如果我在场,丝毫不会犹豫。”

    这就是为什么手中有枪的犯罪分子败在手无寸铁的春城人民手下的原因。

    去年12月2日,为伸张正义,弘扬正气,昆明市委、市政-府在市公安局礼堂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对见义勇为与歹徒英勇搏斗的11位干部和群众给予了表彰。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黄学智、陈祖银、曾明贵“昆明市治安模范”光荣称号。同时授予黄学智、陈祖银“保卫国家财产优秀干部”光荣称号,授予曾明贵“昆明市见义勇为勇士”光荣称号;授予介莉、胡云顺、岳继先“昆明市优秀治安积极分子”光荣称号;授予赵育梅、胡慧芳、李玉坤、陈立新、莫琼仙“昆明市治安积极分子”光荣称号。另外,给盘龙公安分局南强街派出所记集体三等功,给贾志雄、周松等6名干警嘉奖。

    浩然正气满春城

    春城群众勇斗歹徒的壮举和两位勇士负伤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许多单位和群众向有关单位打来电话、电报,询问伤情,表达崇敬之意。中共云南省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杨发银、昆明市副市长傅国英、市政-府秘书长李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兼昆明市公安局长杨明等同志,先后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了黄学智、陈祖银,关切地询问了他们的伤势,赞扬他们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有功之臣,不愧是春城勇土。傅国英副市长还指示医院的领导,一定要选派最好的医生为他们治疗,把他们的伤尽快治好。

    中央社会治安治理委员会也给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友发来致敬电。

    在昆明市翻胎厂,勇士们的事迹更是激起了巨大的反响,职工们络绎不绝地找到厂领导,要求组织干部群众去慰问他们,以表达全厂职工的敬佩之情,要求重奖他们,以鼓励发扬这种在关键时刻置生死于度外的无畏精神,要求解决黄学智住房窄小的困难,以表示工厂和全体职工不能亏待他们……

    两天之后厂里就做出了决定,为黄学智记一等功,为陈祖银记二等功,并给黄学智、陈祖银晋升一级工资。该厂厂长王棠森说,正义总是要战胜邪恶,这是我们社会的一个优势,工厂之所以要作出这些决定,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人们,在邪恶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社会治安才会越来越好,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才会有安全保障。

    当我们见到黄学智时,他已出院回家休养。他那不足12平方米的简易木板房虽不宽敞,但收拾得整齐有序,踏进房门,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亲手刻在一个瓷盘底上的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采访问,他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厂里有一个青年职工,平时牢骚满腹,总感到现在社会风气不好,当听说了人民群众斗歹徒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他买了水果、营养品多次去看望黄学智。黄学智感慨地说:“可见正义之举是如何深入人心,我受的伤再重也值得!”

    黄学智在众人协助下勇擒歹徒的英雄壮举,决非凭一时的冲动。前年8月的一天,他带着妻儿到棕树营菜市场买菜,看到有一个扒手趁一位正在买菜的女同志不备,将其放在自行车篮中的提包拿走。黄学智立即追上前去,帮那位女同志索回了装有现金的提包。去年10月4日晚,昆明地区下了一场大暴雨,深夜两点,黄学智被一阵“快来堵水”的叫喊声惊醒,起来一看,洪水离自家门台阶只有二三厘米高了,但他没有顾自家,毅然跑去帮别人家堵水,直到把三位孤寡老人的门坎全堵好后,才跑回自己家里,可此时洪水已开始流入了房间……

    这次粉碎抢劫案的事实证明,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弘扬正气,人人动手,立足于行动,再狠毒、再凶残的歹徒也会变成过街老鼠。社会治安就会一天一天好起来。

    (原载1992年第3期《中国民兵》)

    B、儿子燕歌的诞生

    四月的北京,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我出色地完成这次采访任务后,就向郑主任请假回到了济南。因为妻子燕萍孕育的新生命预产期就在4月底。

    我是4月16日下午到的家。当我看到妻子燕萍凸起的肚子、笨重的脚步,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我们俩爱情的结晶,一个幼小的新生命即将诞生;惭愧的是妻子燕萍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可我却没能常在她身边陪伴照料。

    常言说,父子连心。孩子好像知道爸爸回来了,就在我回家的当天夜里,妻子燕萍就有了反应。我赶快跑到车队要了一辆车,将妻子燕、萍送到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为了在照料怀孕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我的母亲舍弃了农村的“大家”,已提前一段时间来到了济南。

    妻子住进医院后,由母亲在里面照看,我就在门外焦急地等待,并向老天祈祷,保佑妻子和孩子平平安安!

    夜里,孩子虽然在妻子的肚子里“折腾”了几次,但到了天亮仍然没有生出来。

    母亲看到刚从北京回来,站在门外也一夜没睡、疲惫不堪的我,非常心疼,就说:“现在不‘折腾’了,怕一时半时还生不下来,你先回去睡一会吧。”

    听了母亲的话,浑身酸疼的我也没多想,就回去休息了。没想到等我睡醒再赶到医院时,孩子已在下午一点零五分出生了。这使我感到非常遗憾!我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回来,却没能见证那个激动和兴奋的幸福时刻。

    在妻子的月子里,我尽心尽力地照顾,以弥补我过去的亏欠。我给孩子起的乳名叫“楠楠”,字面的意思是:常绿乔木,木材坚固,是贵重的建筑材料。大名叫“梁燕歌”。前两个字是我们俩人的姓,后面一个“歌”字,寓意孩子是我们共同谱写的一曲优美动听的歌。

    在孩子满月几天后,我的假期到了,我不得不忍痛割爱回到了北京解放军报社。

    在临走时,我在孩子满月的记事册上给孩子写了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燕歌:

    给你过完了满月,爸爸很快就要回北京了。你和妈妈及奶奶在家,希望你要乖乖的不要淘气。爸爸作为一个男人,一直以事业为重,少了些儿女情长。但自从有了你后,爸爸好像变了一个人。望着你那白净的小脸,还有那一眨一眨的大眼睛,我竟有些恋恋不舍。燕歌,别怪爸爸心狠,爸爸也是万般无奈,因为爸爸的愿望还没实现。那就是爸爸争取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给你将来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优越的生活环境。我记得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守望的天使》一文中写道:“每个人生命中最真诚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终其一生舍尽全力来为自己的孩子挡风遮雨。”

    但要实现这个愿望,爸爸还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拼搏。没有风雨,哪来彩虹?不经一番风霜苦,哪来梅花放清香?

    亲爱的孩子,你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永远爱你!!

    你的爸爸:梁祖国

    1992年5月18日夜

    C、“屋漏偏逢连夜雨”

    回到报社不久,《中国民兵》杂志社针对海湾战争后,社会上关于人民战争“过时论”,开展了有关“在高科技条件下还能否打人民战争”的大讨论。

    为了搞好这次大讨论,后备部进行了周密的筹划,准备采访在部队德高望重的老首长、老领导请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军报后备部郑怀盛主任、毛文龙副主任,带着我采访了老红军、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的张震上将(不久晋升为军委副主席)。

    在战争年代出生人死、英勇善战的张震上将,没想到这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一上午的采访中,他有理有据地驳斥了“人民战争无用论”,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在高科技条件下,同样离不开人民战争的鲜明观点。

    在采访结束,我们即将离开时,从室外走进来一位于拿相机、长得很精神的中校军官。他进来后说:“你们见一次首长不容易,我来给你们照几张合影。”

    听到这话,我们几个喜形于色、非常高兴。这时,只见张校长说:“这是我的秘书小梁,梁新武。”

    当我听说姓梁时,心头不由得一热。心想,我们是“一家子”。梁姓在全国来说算是小姓。

    当梁秘书听说我也姓梁后,更显得亲切、热情。后来,我知道我们不但同姓,而且还是山东老乡呢!

    在临走时,我们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我们采写的张震校长的文章,在《中国民兵》杂志发表后,很快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正在这时,由于我来报社一年多的良好表现,报社政治部分管人事调动的山东老乡告诉我说,我已被正式列入调动人员名单。经常宣传别人的人,也比较讲究对自己的宣传时机。在这个关键时候,我军艺的同学郭文忠又趁热打铁,为我写了一篇宣传我的文章发在了由军报主办的《新闻与成才》杂志上:

    我为拥有那一段生活自豪

    ——梁祖国印象记

    作者:郭文忠

    在影视界,年仅29岁的梁祖国属于成就比较惹人注目的一位。两年获了全国、全军和山东省的六个奖。而知底细的人知道,他原是一名普通的新闻干事。

    我与他相识是在1989年秋日的北京,那时我们共同走进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在此之前,他已有点名气了,并且受到过中央首长和军委首长的接见。他的电视连续剧《重返沂蒙山》得到了文艺界老前辈们的热情肯定。但我没有想到,在军艺学习的两年间,他又连续推出三部电视剧和一部电影剧本。我开始有些纳闷:他的艺术创作精力何以会如此旺盛呢?后来,熟悉了他,知道了这绝非朝夕之功,新闻干事生活的积累,是他创作不竭的源泉。他拥有丰富的生活根基。

    1980年,梁祖国从山东禹城入伍。大约还是一名新兵的时候,他便爱上了新闻报道工作。从此,身边战友们的学习、工作和自身的生活感受,都成为他描绘的对象,大半年下来,他竟有三篇稿件登上报,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收获。很快,他被调借到团政治处报道组,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间,他不分昼夜地调查、采访、写稿,忙得不亦乐乎。他勤奋,会利用点滴时间采写稿件;他用功夫观察生活,刻意求新,因而他写的消息、通讯命中率高。十多年后,当他回忆起那段日子时,充满深情地说:“那是我生命里值得珍惜的日子,丰富的生活,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