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吾皇万年

    第51章 吾皇万年 (第1/3页)

    “我的好姐姐,你是不知道,今日朝堂上,施以怀那老匹夫的脸都气绿了。”

    姚皇后宫中,姚星原绘声绘色地向她描述着大殿上的事。

    姚星原说得兴起,姚皇后却兴致缺缺,很快打断他的话,问道:“竟无人劝阻吗?”

    “谁说没人呢,”姚星原摇头道,“满朝文武皆一致反对,结果她直接让何春宜拟旨代发。”

    姚皇后忧心忡忡地看着弟弟,问道:“就这样回绝陈国的要求,会不会激怒陈卫?”

    姚星原摸着下巴,嘀咕道:“这臣就不清楚了。”

    “不行,本宫还是要去看看。”

    姚皇后迟疑着,让秋墨扶她起身,想着事关重大,不能如此处置。

    但姚星原却阴阳怪气地说道:“娘娘啊,您还是省省吧,国书一拟好就送出去了。”

    姚皇后的心咯噔一沉,立刻追问道:“什么时候的事?现在派人去追……”

    “来不及了,”姚星原解释道,“快马加鞭送出去的,走了大半日,派人去追也晚了。”

    “但是……”

    姚皇后还想说什么,却发现她也无话可说。

    陈卫贪得无厌,想要后昭拿十座城池去换一个为质多年的皇子。

    虽然她从未染手朝政,但她知道,这笔买卖并不划算。

    除了遣使和谈,拖延到楚宁登基外,姚皇后心中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终于,她缓缓开口道:“罢了,左右和姚家无关。”

    姚星原点头笑道:“是是,娘娘且放宽心,辅立新君的大功还是姚家的。”

    突然,姚皇后温和一笑,眼底冷漠,问道:“进宫的事,你和姚五说过了吗?”

    姚星原的笑容一僵,有些尴尬地低头道:“说过了,说过了。”

    他那天一回府,即刻命人去烟花柳巷里把姚钰提了回来。

    姚钰满脸不情愿,他苦口婆心地劝儿子收敛一点,以后进宫了不要落人话柄。

    他在宫外尚且终日流连花丛,多的是莺莺燕燕争相往他怀里钻。

    而他一旦进宫伴驾,眼前的绝色美女再多,尽是看得见吃不着的。

    以后,他只有楚宁一个女人,还得时常费尽心思去讨她欢喜。

    想到这里,姚钰更不乐意了,问他说,爹爹不是说,我可以当姚家第一个不怕女人的男子吗?

    这些话,姚星原当然不敢跟姚皇后说。

    姚皇后满意地看了他一眼,“过几日登基大典结束后,你就将小五儿送进宫来。”

    先帝丧期未满,三年内不能让楚宁和姚钰大婚。

    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道理,姚星原还是懂的。

    “娘娘思虑周全。”姚星原笑得有几分猥琐,“来日只要让她怀上姚家的种,嘿。”

    姚皇后勾唇冷笑,命他退下,回去好好教导姚钰。

    早些时候,楚宁雷厉风行,当日了却了皇长子楚择的事。

    但两国互市的事,处理起来却没有那么顺利。

    她虽以储君的身份摄政,但朝中无人服她,连一个小小的侍郎都调派不了。

    楚宁曾在朝堂上提出她拟定的互市条例。

    群臣皆沉默以对,没人说她对,也没人说她错。

    信王原想帮楚宁打破僵局,但他对政务一窍不通,不知从何开口。

    他思来想去,很快去找楚宁说:“朝中官员欺你尚无威望,依我看,不如杀鸡儆猴?”

    先帝出殡那日,当众拦棺自刎的男子明显是受人指使。

    信王想要顺藤摸瓜,找出幕后主使,却被楚宁劝阻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是谁的手笔,你为何不肯将那个人揪出来?”

    “不是不肯,而是不能。”楚宁沉吟道,“朝中无人服我,本宫若是再惩处朝廷重臣……”

    君主的威望并非靠杀伐所能确立。

    要是她杀鸡儆猴,朝廷上下难免人心惶恐,那个人的门生故旧也不会善罢甘休。

    信王苦笑道:“那现在怎么办?”

    韩唐以修书一封,命家人带去给北境的韩秋城将军。

    等到韩秋城的奏疏到了京中,两国互市的事情自会有一线转机。

    在此之前,她需调配官员,共同修订互市条例,以免日后察觉有所疏漏。

    “小皇叔若肯帮我,宁儿便斗胆请你跑一趟。”

    “去哪里?”

    楚宁微微一笑,答道:“丞相府。”

    这些天,汪麒堂终日闭门不出,对外宣称卧病在床。

    信王到丞相府时,汪夫人率仆众出来迎他。

    他温柔一笑,问汪夫人说:“汪大人近日可好些了?”

    “他,”汪夫人一语双关地说,“还是老样子。”

    信王随汪夫人去内院探望汪麒堂,语气柔和地劝慰道:“汪夫人不必太过担心,本王自会照拂大人。”

    汪夫人一看到他的面容,就想起早逝的女儿汪意婵。

    要是婵儿还在,如愿嫁进信王府,夫妻琴瑟和谐,又该是怎样的光景?

    她的心中酸涩难耐,勉强含笑道:“老爷吩咐过,若是王爷来了,就请王爷进屋一叙。”

    信王见她神色有几分悲戚,又好言劝慰她一番,方才去见汪麒堂。

    汪麒堂略有些咳嗽,但气色不似重病之人。

    “丞相大人和本王那侄女又置什么气?宁儿并非不知轻重缓急,大人不如信她一回。”

    汪麒堂却沉着脸说道:“老臣心意已决。信王殿下若是来当说客的,那大可不必多言。”

    信王再三劝他回去,他也迟迟不肯改变主意。

    “汪大人,”信王苦笑道,“宁儿远比本王适合坐那把龙椅。”

    楚宁不愿追查棺前自刎之人的背景,信王将她说的缘由一一说给汪麒堂听。

    汪麒堂闭目听了半晌,眉间的郁结之色似是稍缓。

    信王察言观色,趁机接着说道:“试想若是换了本王,还不知要如何收场,大人觉得呢?”

    “单凭此事,只能看出此女还算冷静自持,尚有几分大局观,但是……”

    他的话锋一转,叹道:“三公主的心性如何,仍未可知,教老臣如何信她?”

    信王压低声音说道:“实不相瞒,本王支持宁儿而非皇长子,原因也正在于此。”

    “至少宁儿是本王看着长大的,楚择年少为质,十年不见,也不知出落成了何般模样。”

    汪麒堂微微点头,说道:“老臣惶恐,先前确实有此顾虑。”

    楚择身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一旦这个人登基为帝,便是为江山社稷埋下无数隐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