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吾皇万年

    第51章 吾皇万年 (第2/3页)

    信王将折扇拢在手里敲了敲,笑道:“既然如此,丞相大人又如何放心将天下托付于我?”

    汪麒堂愣了一下,信王笑得风流,“要美人不要江山的事,本王一定做得出来。”

    “但老臣记得,当初高御史被诬为以诗讽政,先帝震怒,唯有信王殿下出面为高御史求情。”

    信王一向不涉朝政,但他亲自出面为高御史求情,先帝才留他性命改为流放。

    后来,信王因此为了避嫌,从此远离京城,长期游历在外。

    提及此事,信王倒有几分不好意思起来。

    汪麒堂捻须赞道:“王爷虽为避嫌,不涉朝政,但朝廷上下正直大义如信王者,暂未有之。”

    信王心中苦笑,他当时出面求情,全因高御史的女儿来求过他。

    而高家小姐清丽无双,信王见不得美人落泪,一时心软,才会答应去为她父亲求情。

    但此时他不便解释,只能硬着头皮听汪麒堂叹道:“也正因如此,老臣当初才想将小女嫁给殿下。”

    信王哭笑不得,脸皮大臊,暗自盼着他赶快将这事忘了才好。

    过了许久,汪麒堂缓缓问道:“殿下已经决定好了?”

    他问的是楚宁的事,信王郑重地点头道:“是,宁儿登基后,本王就出京云游。”

    “不可!先帝与殿下手足情深,殿下尚需出京避嫌,何况三公主和殿下乃是叔侄。”

    汪麒堂的眼中似有担忧之意,“要是三公主对殿下起了疑心,殿下恐怕连这座京城都出不得。”

    信王满不在乎地笑道:“宁儿不是那种人。”

    “先帝登基前,与殿下之间也并无半点猜忌。恕老臣斗胆,想为殿下去求个恩典。”

    信王微微一惊,赶紧问道:“丞相大人此言何意?”

    汪麒堂答道:“若要老臣重回朝堂,全力支持新君,便需得赐封信王殿下为‘摄政王’。”

    说着,他格外认真地盯着信王,问道:“王爷意下如何?”

    “莫要害我。”

    说完,信王起身告辞,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了房间。

    汪夫人见信王行色匆匆,还以为汪麒堂不慎触怒了他,刚想问个究竟,他已然大步出了府。

    信王生怕被汪夫人追问,脚底生风,一出门就招呼随从说:“走,快走!”

    他看也不看,从丞相府门口大步跨出。

    身前,一辆马车及时止住,马匹嘶鸣不已,车夫赶紧跳下车向他赔罪。

    信王刚想说“无事”,只见一只丰润白皙的素手打起车帘。

    帘后露出岑吟温婉的脸庞,她有些吃惊,忙微笑道:“信王殿下。”

    “莫夫人。”信王朝她回以一笑,眸光风流,“夫人这是要去何处?”

    岑吟大方微笑道:“三公主召臣妇进宫。”

    信王心中了然,点头笑道:“如此便不耽误夫人行程了,请。”

    莫家的马车离开后,信王的随从问他说:“王爷,我们这就打道回府吗?”

    “不,”信王的桃花眼微微一眯,“进宫。”

    楚宁想说服岑吟,由莫家牵头建立北境商会,以此监督两国互市。

    二人交谈甚欢,有不少想法不谋而合。

    信王自己跑进宫来,在旁边默不作声地听了半晌。

    等到二人商讨细节准备定下此事时,早已昏昏欲睡的信王突然开口问道:“万一有人反对呢?”

    “韩唐已修书一封,连夜遣人送去北境给韩秋城将军过目。”

    楚宁自信地笑道:“两国互市的利弊权衡,想必韩老将军远比京中官员知道得清楚。”

    岑吟也微笑道:“此事由北境守军方面出面,阐明利害关系,想来定能服众。”

    信王仍有些担心,说道:“朝中反对激烈,宁儿如何保证韩老将军会赞成互市?”

    听了他的话,楚宁也不答,低头微微一笑。

    韩唐将信呈给她看过,笃定地告诉她,韩氏所求不过边境安宁,两国秋毫无犯。

    一旦两国互市,旌朔汗国以富足的骏马牛羊来交换粮食物资,必然胜过损兵折将的劫掠。

    况且,旌朔汗国也无力负担长线作战的补给。

    楚宁跟韩唐谈起此事,说到朝中有人反对。

    “那人说本宫在养虎为患,他认为将后昭的粮食物资给了北蛮子,北蛮子必然会扩充兵力攻打后昭。”

    说着,楚宁勾唇一笑,问道:“韩小公子,你以为呢?”

    韩唐哼了一声,嗤笑道:“若是不换,他们便来抢,又有何分别?”

    “还有,”他的神情一肃,眉宇间英气勃发,“换来漠北骏马,我后昭骑兵才不至在坐骑上吃亏。”

    楚宁狡黠一笑,眨眼望着他。

    韩唐的双眼亮如星辰,笑道:“到时候,谁打得谁跪地求饶还不一定呢。”

    楚宁点头道:“后昭和旌朔汗国从未有过长久的和平,但本宫要在再度开战前引进名马。”

    而且,此时并非和漠北开战的良机。

    楚宁将韩唐引到地图前,问他说:“你觉得,南境的仗该怎么打?”

    “南境边线皆是崇山峻岭,树林茂密,极易隐匿,不易发动大规模战役。”

    韩唐回想着南境的情况,继续说道:“是故,南境战争双方往往采取散兵游走作战的方式。”

    他说的和她前世记得的相差无几。

    楚宁的眼波一转,顾盼生辉,回眸看向韩唐,“还记得本宫问你,想不想领兵打仗么?”

    “自然记得。”韩唐的心下一紧,竟有几分难抑的兴奋。

    她低头笑了笑,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

    “那就好,”楚宁盯着那个“陈”字,“南境的战事快要来了。”

    果然,陈卫两国很快又递来文书。

    他们在文书中提及楚择思乡心切,陈卫君主见之不忍,想命人护送楚择回京。

    楚宁看了只觉得好笑,耐着性子接着看下去。

    文书末尾,陈卫改为要求后昭奉上黄金千两,还要允许护送楚择的军队穿过南境防线。

    文武百官得知此事后,有人痛斥陈卫厚颜无耻,也有人觉得这是天赐良机。

    “黄金千两与我后昭而言尚且支付得起,但若不赎,势必让列国以为后昭势弱,欺凌于我。”

    说话的官员是施以怀的门生。

    楚宁笑眯眯地反驳道:“陈卫要多少就给多少,列国才会以为后昭是人人皆可欺的弱国。”

    姚星原也气得跳脚,斥道:“黄金千两不是什么大数目么?你说得倒是轻巧。”

    又一位官员说道:“但若放弃这个机会,将皇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