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士大夫

    第七十五章 士大夫 (第1/3页)

    理所应当的,孙悦顺利的通过了中书省的复试,并在随后不久的天子推恩环节中表现优异,被赐了进士出身,并授官翰林院行走。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孙悦便是一名士大夫了,而孙家也从一介寒门,变成了真正意义的官宦人家。

    赐进士出身这种事连孙悦自己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但却没想到会被赐个翰林行走,这就很让他诧异了,虽然这只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但他毕竟才八岁啊,哪有八岁少年当官的?

    北宋历史上,被童举赐官的,最年轻的记录应该是杨亿,赐秘书省正字,年十一,自己要比他还足足小了三岁。

    他也不想想,这次他表现的如此优秀,若是他不赐官的话,别人还怎么赏?况且翰林院行走这职位其实也说不上是官,更多的是给了他一个出入翰林院翻阅资料,观政学习的资格而已,比之翰林院编纂还要差上好几个档次呢,简单理解的话,有点类似于一千年后的党校旁听生,前途无量,实权屁也没有。

    而其他人中,王旦的水平虽然还差着点意思,但五岁的年龄也足以给他个神童之名,被赐绢二十匹,这点玩意对他们家家境来说也就是他自己的零花钱,可关键是有面子啊,听说他爹这两天上朝的时候的仰着脸走路。

    而李沆也算是不错的,被赐了个童子出身,只有吕蒙正,跟孙悦一样都被赐了个进士出身,授翰林院行走。

    不过这些东西都是虚的,真正落到实处的,孙悦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终于结束了,从此以后,他们兄弟四人都将去国子监进修,为将来考进士而继续奋斗。

    换句话说,他们以后就是同窗了,不是都说男人四大铁么,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脏,一起同过窗,一起剽过……咳咳,反正就是这意思把。

    北宋前期,太学还没有太学,国子监虽然是全国最高学府,但实际上却更类似于一个贵族教育机构,里面的子弟全是家里蒙荫的纯正二代,数量不超过一百人,以宋初时的科举难度来说,基本上它考上进士的比例还是很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