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朝堂上的争吵(下)

    第二百一十六章 朝堂上的争吵(下) (第2/3页)

么?就算将来真的能打通河西走廊,两匹战马的价值都不如一条波斯地毯,他们为何要贩马呢?这事儿上朝廷下命令有用么?”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商人什么德行他们很清楚,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本的生意没人做,如果贩马不赚钱,恐怕这天底下的商人也没有几个真的这么有家国情怀的货。

    曹彬却突然站出来道:“回官家,臣以为二大王说的不对,水泥之事,一直都是归臣管的,所以臣觉得臣可以说说。”

    “讲来。”

    “诸位都知道水泥如今在世面上的价格几乎与铜等值,那是因为产出的水泥大部分都是军用,流入民间的一直都很少,那么诸位可知,水泥刚出来的时候,在民间,它几乎是与白银等价的?”

    “臣以为价格这东西,并不是这么算的,臣明天若是将水泥多往民间流进去一匹,诸位信不信,不出一个月水泥就会贬值十倍,如今除了洛阳之外,朝廷在襄阳、朗州、扬州等地都建了水泥厂,只是规模不大而且还没有来得及投产,等他们投产了,这水泥哪还值得了这么多的钱呢?”

    “实话告诉各位,水泥这东西真正的成本价,一石也就几文钱而已。”

    “再说建城的其他费用,臣以为,这不是什么负担,而是我大宋的机会,新军要整编,就需要给军属创造好的就业机会,最近臣一直在头疼,这忠武军率先享受新军待遇臣一百个赞成,可是臣上哪给他们去找这样的机会呢?没成家的还好,大可以调回开封来,可那些已经成了家的呢?秦州那么重要的战略位置哪怕就是功灭了后蜀,就真的不需要留兵驻守了么?今天看到这个折子,臣突然觉得,一直以来困扰臣的问题,一下子就不是问题了,请官家,圣断。”

    众人觉得,这特么好像也好有道理啊。

    连赵匡胤都有点懵了,朝堂上的事儿其实经常是这样的,经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最后只看他的倾向而已,在这件事上,军人出身的赵匡胤当然是倾向于同意的,本来他都要拍板了,去突然顿了一下,想了想道:“孙春明呢?他在朝上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