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突然一棒子

    第四百零一章 突然一棒子 (第1/3页)

    脸红着跟老头打过了招呼,孙春明一时之间还真是挺不好意思的,简单又聊了两句,赵匡胤就让老头烹茶去了。

    喝了一会,气氛渐渐沉闷了下来,差不多也就到了说正事的时候,便听赵匡胤道:“我这次为什么而来,想来你们应该很清楚,之前在你们家打麻将的时候,老三说的那些话真不是你们教的?”

    孙悦和孙春明连连摇头,这个真不是。

    赵匡胤笑道:“老三的这番见识,倒也算是中规中矩了,能有此成长,我很欣慰。你们呢,你们父子俩的眼光见识一向是旁人都比不了的,说说,迁都洛阳这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父子俩对视了一眼,孙春明道:“你说吧。”

    孙悦点点头,倒也侃侃而谈了起来道:“臣愚见,为百年安邦大业,迁都势在必行,开封的限制,太大了。险要之说不过老生常谈,臣就不说这个了,臣就只从经济民生的角度来说说这个问题。”

    “经济角度?这倒是新鲜,你说说看。”

    “其实自周秦以来,国都都是安置在最富庶的地区的,比如周朝时在洛阳,汉朝时在长安,这在当时,国都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可是到了唐朝时,经济中心跟政治中心就逐渐出现了分离,长安依旧是国都,可经济中心却移到了洛阳和扬州,还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可见,自唐朝起,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就已经有了分离的趋势。”

    赵匡胤显然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一时间大感兴趣,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其实造成这一切的很简单,隋唐以前,政治中心是没有能力脱离经济中心单独存在的,因为如果不在经济发达之地建都,粮食就不够吃,生活就没法保障,而隋唐之后因为有了大运河,并且江南之地得到了成熟的开发,国都只要挨着运河,就可以随时得到补给。试想一下,若唐朝时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都在长安,那么,安史之乱以后,郭子仪凭什么手提两京还天子?”

    赵匡胤恍然大悟,几乎有醍醐灌顶之感,这孙家父子果然是与众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居然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