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计借汝阳粮

    第十七章 计借汝阳粮 (第1/3页)

    三月下旬,汝宁府治汝阳街上。有十几名全副武装乘马的清兵驶向县衙。县吏接住后,为首的清兵自言是从湖北战场上撤回的,缺粮少饷。要借粮500石,白银3000两。知县金朝栋听后大惊,呆了半饷,命人回复:“县令外出,粮饷之事改日商议”。一位身披装甲,手拿利剑的年轻军官答道:“改日再来,如若不付,血洗汝阳。”说罢,抽出宝剑,一剑砍倒了门外碗口粗的松树。而这军官就是陈大喜,他知道县令就在县衙内。但汝阳长驻清兵七八百人,自己人数少,真打起来肯定吃亏,所以只能先唬他一唬。

    当晚,陈大喜在陈家寨安排下令。两百余人扮成清兵溃军模样去讨粮、两百余人扮成各种商贩、行人,各持利器在身把守在东门,以便有不测之时阻击清军利于撤退。上午光景,扮成商贩等的捻子陆续进了城,一时间街上好不热闹。而金朝栋还在为此事忧虑,县丞说道:“这些刚下战场的兵,个个杀人如麻,刀上舔血。现在要钱要粮。没有多,咱有少吧。如果一文不给,恐生事端。到时候损了兵力亦或是他们抢劫百姓致使血流成河。我们都担当不起。”

    正在这时县吏慌忙跑来:“启禀老爷,有几百名清兵要钱要粮,在大街上吵闹呢!昨天那骑马的军官,现在在大堂上坐着。口称今天拿不到钱粮就占领府城。”

    金朝栋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给吧,恐怕打起来,自己这个知县算是当到头了甚至还要坐牢。给吧,这么多钱粮,肉又疼。县丞似乎看透了金朝栋的思想,说道:“老爷,钱粮丢了不打紧,明个朝乡绅要就是了。真打起来了,咱连伸手要的机会都没有啊!”金朝栋点头道:“老弟所言及是,请代卑职办理。”

    县丞到了大堂,看到一个个坐在公案上,太爷椅上,地上,整个大堂乱七八糟。县丞说明来意,陈大喜道:“既然你来办理,请现在如数付给!”县丞道:“穷困小县,又遇灾慌,实在是钱粮困难,请减半数。”陈大喜猛的一拍惊堂木,唬得那县丞差点儿坐倒地。“放屁!老爷们为朝廷剿匪,岂能饿着肚子打仗?如不付足,现在就全军抢掠府城!”吓的县丞连说道:“如数付给!如数付给!”

    此事报告金朝栋之后,只得和陈大喜们议定:粮款交割完毕,索饷官兵马上全部撤离,以后不再来犯。于是开令开仓,拨出钱粮。当天交割完毕,陈大喜众人车拉肩担的连夜运回平舆街。

    捻子们经过商量,决定把粮食全部拿出来给大家度荒用,钱拿出2000两,向县里及周边善良的善良富民买粮用于救济度荒。剩下1000两做贩运私盐的本钱。

    要吃饭,跟着捻子干。

    陈大喜,英雄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