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平舆告急

    第二十六章 平舆告急 (第2/3页)

齐发,清军死伤无数。张曜正欲还击,却见后方自家营地浓烟四起,情知不妙。此时,陈大喜、骆杰、陈文、和儿、陈天爵(陈大喜侄子)分兵五路杀来,清军大乱,抛下死伤,只顾朝大营逃去。此一战,杀得清军几天不敢出寨,田中麦子早已被捻军收光了。

    打麦晒麦这时,陈大喜忽然收到太平军扶王陈德才的来信。原来他们的前锋出潼关之后,来河南时受到清军阻击,只好折向湖北。陈德才率领主力出潼关后,在河南与清军副将杨飞雄大战,杨飞雄受伤逃走,全部被歼。随后听说英王已经在北京城就义,再东去已无意义。于是太平军在洛阳受到清军的阻击之后,欲向南阳进军。而清军势大,陈德才写信给陈大喜,要陈大喜亲率捻军前去增援。这个时候,平舆街正被张曜围困,处于胶着状态。将士们不愿西上。认为西上增援他们,会导致家乡被破,家人会遭清妖屠杀。但陈大喜分析利益,竭力说服大家,让大家明白如果此股太平军失败,那平舆街也会随之被灭。如果平舆街有危险,他陈大喜会立刻回来解救。同时为了保住平舆街,陈大喜从临泉、颖州邀请捻军入豫协同防御。让正阳的张凤林等激派部分军士前来相助。平舆街捻军由陈文、马克中、陈天爵等人统领。由陈文领帅旗打着自己陈大喜的旗号,指挥全军,以迷惑敌人。此时陈大喜的儿子皖生已经十三岁,习得一身好武艺。陈大喜的母亲怕陈家寨失守,家人受到连累。让皖生跟着陈大喜一块儿去,和儿不放心,也跟了去。于是,我们四个人四匹马,于当天夜里赶往临泉。随后,各路捻军都赶到,点计人马共有四万三千余人。六月中旬,与西北太平军相会于唐县(如今的南阳唐河),此时在郧西的太平军和张宗禹的捻军也已赶到汇合,共同向南阳逼进。

    南阳由总兵图塔纳镇守,巡抚郑元善双调大将何元普增援。两人率清军到唐县防御。我们双方苦战十余日,后来我们驻所到桐寨铺,白河边上。于南阳相距五十里。清军于白河对岸驻扎抵制。由于白河水大,清兵搜罗附近船只,无论良贱,一律拘押于清营内。我们无船可用,只得自制船只木筏强行渡河,不曾想对岸火炮洋枪猛烈,我军三次强渡均被打退,死伤很多。我发现清兵只是在此防御很重,别处防御薄弱,遂建议陈大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