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天下苦于秦

    第8章 天下苦于秦 (第2/3页)

看过一本挺带历史感的书《秦吏》,那里的男主,生活在秦国快要一统六国之际,那时秦国的粮价,好像是一石粟米才几百钱吧?

    不过,他也清楚,现在是秦二世元年的七月,距离那大秦,国富民强一统六国时,已经过去了十余年了,物价自然也在不断地上涨着。

    韩信心中暗想:这物价,特别是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十多年前,经过了大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各国死亡了不少军兵……

    然后,秦一统后,修建连接六国的长城、修骊山始皇陵、修驰道(始皇帝出游前,所要经过的路途,都要修建‘高速土路’),建阿房宫等等浩大工程……

    这些都需要从天下征集成年男子去干的苦差事,一共大约征集了近三百万人,而秦统一六国后,整个大秦帝国(包括原六国)的人口总数,才有3000多万。

    韩信暗叹:用国家近十分之一的成年男丁,去大兴土木,搞那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从而导致了全国的很多良田,没有足够的男劳动力去耕种,就没有好的收成,粮价不疯涨才怪呢……

    难怪有那句流传之广的名言:‘天下苦秦久矣’……

    他也想起曾读过的《史记》中记载着:“(秦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米石千六百。”

    韩信心中感叹:那时,一石粟米就卖到了一千六百钱了,而现在,时过八年后的秦二世元年,一石粟米卖到一千八百钱,也不足为奇了!

    韩信又想起:秦代的衡制,是以战国时期秦国原有的衡制,为标准制定的;

    秦一统六国后,强制在天下推行其衡制,1石=4钧=120斤,1斤=16两,1两=4锱=24铢。

    他在脑海里思考着,秦时的‘衡制’,也就是后世的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顿觉懵逼!!!

    特么的,就算自己的数学,真的不是体育老师教的,那么,口算出一石等于多少铢,也好难啊!想口算出,1乘以120乘以16再乘以24,靠,谁能口算得对啊?

    而且他还知道,很重要的一点是:秦制中的一石,虽说是当时的120斤,但是,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