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论道显锋芒

    第四十四章 论道显锋芒 (第2/3页)

头白象的肚脐眼上,有一常年汩汩而出的清泉,曰“象尿泉”。据说,喝了这“象尿水”能驱病防灾,强筋健骨,还能得到福荫,并传遗子孙。

    白象山的鼻梁上生长有一株罕见的百年楠树,树杆虽被雷击半边,但仍枝叶繁茂。据考,楠树一般只在四川、云南等地才适应生长,而天鹿禅寺这株珍贵楠树,也许是得享天赐山精石液的滋润,才这般葱郁。今补诗曰:

    素象汩汩流清泉,百年楠树叶茂繁。

    驱病强筋仰福荫,上天恩赐福寿全。

    正是得益于这株楠树,那茶山便有了楠木的香味。

    天鹿禅寺,亦是众多僧人生活的古刹寺院之一,还有一些从外地来云游、听经、讲经的僧人。在这些僧人中,有一些是名望颇高的高德大僧,这些高僧大多是汪秀才的挚友,而茶与诗又是他们交往的主要内容。

    汪秀才早前听说天鹿禅寺有位僧人叫和顺,不但精通佛理,还精通茶道,常在他居住的惜春坞中炒茶、烹茶、品茶。

    汪秀才决定带农庐前去拜访。这天上午,当他俩临近惜春坞时,看见门前有两株合抱的古松,铁枝如虬,古松上盘络着一片凌霄花,一位清瘦的老和尚坐在树下打瞌睡。

    为了不打扰他,他俩放轻脚步,掂着脚尖往前去,刚走到他身边,老和尚伸出手,双手合十,说道:“施主可是汪秀才?”

    “在下正是。”

    汪秀才连忙答道,随后又说:“我是来请教茶理的。”

    老和尚睁开眼看了看汪秀才说:“茶理如同诗理。”

    说完,拉着汪秀才的手,进了惜春坞。

    临别时,农庐将两包天心茶送给和顺和尚品尝,直到太阳西下,他们念念不舍地分手。

    云雾山的寺庙大都有自己的茶园,有的甚至有自己的茶山。植茶、制茶是他们经营的事业之一,僧人将自己采摘、制作的茶叶送往城里的茶行或卖给茶商,用卖茶所得购置粮食、香烛等物,以维持日常开支。

    清明刚过,正是采摘春茶的最佳季节,吃过早饭,汪秀才在竹林看书。这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