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茶润文脉香

    第六十一章 茶润文脉香 (第1/3页)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写诗道: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其实最早只是一种药材,是人们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总结和积累而创造的杰作。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有一首诗: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茶的香真味实,顺应自然的美感,并从中体味茶的本色之纯粹,饮茶的纯真之趣味。

    文学家张载在《登成都楼》诗中就赞曰:“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早在19世纪末,美国作家约瑟夫.沃尔什在《茶的历史与奥妙》一书中谈道:“茶与中国虽是两个不同的词,但意义相同,毫无疑问,中国是茶的祖国。”

    农庐告诫儿子农天一:农家人的一生,注定是与茶为伍、与茶为伴的一生!

    农天一答道:父亲,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找茶的真谛。

    正值春暖花开时节,农庐夫妻请汪秀才给农天一讲茶诗、茶史等课程。

    这天上午,汪秀才开讲了,他开头便说,有关荼的最早的正式文献记载是《诗经》,其中共有多处提到“荼”字,如“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有女如荼”,“采荼薪樗”,“予所捋荼”,“堇荼如饴”,“以薅荼蓼,荼蓼朽止”,意思分别为苦菜、茅花和陆地秽草,那时的荼主要以药用为主。

    汪秀才顺着史籍线索往下讲道,东汉时,神医华佗所著《食论》中就曾记录道:“苦茶久食益意思”。三国魏代《广雅》中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的文献:“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饮茶艺术和中国茶道。随之开始出现大量的有关茶的论著,或以诗的形式赞美;或以书法的形式传诵;或以绘画的形式弘扬;或以文章的形式传承并记载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汪秀才说,今天就讲这些,天一要好好看看原著,牢记于心。

    农天一说,好的,学生一定刻苦读书。

    又过了几日,汪秀才开始讲茶诗,他说,中国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分支。诗的表现形式有多种,诗可以融入音乐、书法;诗可以融入绘画、舞蹈;诗还可以融入武术等等。

    在最早的文论《尚书》中有:“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