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商战犹正酣(上)

    第六十四章 商战犹正酣(上) (第1/3页)

    夕阳撒向江面,舟楫满江,那白帆在余晖下镀了一层金光。

    时光如流水。自上次离开汉口,已过去三四个月的时间了。这会儿,农庐与韩之楠、秦玉河正在汉江边散步。

    农庐指着江面上的那些木船说:“历史上,俄罗斯的第一片茶叶由中国传入,中俄万里茶路开辟不易啊,茶商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韩之楠深有体会地说:“当初,我们晋商就是靠走西口、贩茶叶起的家啊!”

    农庐和秦玉河点头。

    1567年,茶叶由中国传入俄国,受到上层贵族的宠爱。

    1638年,莫斯科沙皇的使者瓦西里•斯塔尔科夫奉命出使奥伊拉特蒙古阿尔登汗,回国时带了200包茶叶,这是中国茶叶首次公开出现在俄罗斯首都。

    17世纪初,中国驻俄使节曾以茶叶为礼品赠送沙俄皇帝。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标志着中俄长期贸易的开始。自此,由张家口经蒙古、西伯利亚至俄国,贩运茶、丝为主商品的俄罗斯商队日趋活跃,茶叶输出量不断增加,茶叶迅速普及到俄罗斯各个阶层。

    秦玉河望着江面停泊的外国商船,说道:“我翻看过一些资料,大约在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互市条约》,开始中俄边界以茶易货。”

    农庐说:“秦兄是个有心人。”

    1857年马克思在《俄国对华贸易》中谈到:“在恰克图,中国人提供的主要商品是茶叶。俄国人提供的是棉织品和皮毛。以前,在恰克图卖给俄国人的茶叶,平均每年不超过100万箱,但在1852年却达到了175万箱,买卖货物的总价值达到1500万美元之多……”

    据史料记载,17、18世纪,中国茶在俄国,乃至整个欧洲,培养起了固定而庞大的消费群,尤其是西伯利亚以肉奶为食的游牧民族,到了“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江风迎面而来,吹拂着江柳,农庐的思路愈发清晰起来,他说道:“重点是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茶商直接进入中国腹地,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