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陆羽著《茶经》(上)

    第八十六章 陆羽著《茶经》(上) (第1/3页)

    从弃婴到茶圣,自佛门创茶道。

    陆羽所著《茶经》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专著。陆羽之前的时代,“茶”写作“荼”,有药的属性。喝茶类似喝汤,要加入葱姜等作料。陆羽却赋予茶独立秉性,倡导清饮。

    《茶经》开篇即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他仿佛史家为人做传,之后将茶的形貌、产地、习性逐一道出,书中尤其谈到茶与人的关系。这是具有开天辟地的划时代意义。

    陆羽认为茶因人而有意义,人对茶应虔诚,才不会失茶。

    “荼”字可解为“余下的草叶”,减一笔成茶字,就成了“人站立于草木之间”。

    据说,唐代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善于品茶,他不但能鉴别所喝是什么茶,还能分辨沏茶用的水,而且还能判断谁是煮茶人。这种品茶本领,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把积公和尚看成是“茶仙”下凡。

    后来,这消息就传到了代宗皇帝耳中。代宗本人嗜好饮茶,也是个品茶行家,所以宫中录用了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代宗听到这个传闻后,半信半疑,就下旨招来了积公和尚,决定当面试茶。

    一日,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

    皇帝问他为何不饮?

    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

    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

    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高兴。当即命他煎茶。

    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

    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