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雪水煮茶雅

    第一百一十六章 雪水煮茶雅 (第2/3页)

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在一旁偷偷抹泪了。

    农天一哈哈一乐。

    祁玉先生接着说,他老家的凤山茶,在众多的茶叶品种中,就属于比较耐泡的一种。

    古人讲究泡茶最好的水是“天落水”,即雪水、露水、雨水等,以为是从天上来的,干净,味道好,把干净的雪直接放入锅中煮化,镇一下再过滤一下,把里面的杂质滤出来,再煮沸,然后就和平时泡茶一样泡就行了

    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用城里的雪,最好的是山里的,如果你只能在城里找到雪,尽量也不要用第一场的雪。

    茶兹于水。好茶须好水,这已是千百年来的茶人共识。而偏偏有一种水适不适合用来煮(泡)茶,却自古以来就难有定论,那就是雪水。

    关于用雪水煮茶,最有名的莫过于陶谷党姬在雪中“扫雪烹茶”的故事了。

    不论陶谷当时是得意还是落寞,但“扫雪烹茶”的风雅,却传为了千古佳话。后人更是将这个典故盛传到了极致。元代李德载的散曲《中吕》中就有“陶家学士更风骚”等字句。明代徐谓的《陶学士烹茶图》;清代施桢的《党姬烹雪》等都是典故入画的佳作。陶谷也因“扫雪烹茶”四个字成了风雅的代名词。

    扫雪煎香茗。如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更是写道:“天降瑞雪……诗人才子,遇此景则以腊雪煎茶,吟诗咏曲,更唱迭和。”

    雪水泡茶,用雪不可太冷。正所谓无水不可以论茶。自然是改革茶饮的明代。入明以后,朱元璋的一句“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使得茶叶的饮用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煎茶点茶改为了泡茶,对水质的要求也变得更为严苛。许次纾《茶疏》中便说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以论茶。”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各类茶书里关于雪水的议论就多起来。与之而来的就出现了“灵水”、“天泉”的说法。

    雪为五谷之精。

    明代茶书已成泛滥之势,文人又喜欢高谈阔论,观点经常相互抵触。程用宾《茶录》中对雪水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