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玉凤台之殇(上)

    第一百二十四章 玉凤台之殇(上) (第1/3页)

    时值初春,农天一与汪紫薇前往玉凤台游玩,在心中描摹它古时的模样。

    “玉凤台”地处青莲镇,全称为古玉凤台,简称玉凤台。玉凤台位于青莲镇饮马河与沮江交汇处,因常年河水冲击携带大量泥沙,日积月累堆积而成,古时为南颐县“六台十景”之一,其传说颇丰。

    相传东晋永和年间道教开始在中国盛行,官府看中了有“楚韵茶乡”之称的青莲古镇,便在其境内一土石墩上修建了可供奉民俗神的小庙宇。当年土石墩上存有一中间空、四周脱了几层皮的死梧桐树,树上栖息着一只凤凰并产下九个凤凰蛋。

    在庙宇附近有一私塾,几名淘气的学生趁先生外出之时,上树捡蛋,正打算煮蛋充饥。不料,先生即刻归来,忽见凤凰飞到自己的书桌前,以嘴代笔,写下“快救救吾儿”五个大字。写完就哀鸣一声,飞走了。

    先生连忙上前制止学生,将蛋送回原处,并告诫他们:今后任何人都不准惊动树上的祥瑞之物!自此,梧桐树每年生芽,凤凰一经此地它就开花,树形也长成凤凰模样,人人称奇。

    此后每当遇上沮江发大水,该地反而增产丰收。此事越传越神,后人便从水涨台长的传奇出发,给土石墩取名为“玉凤台”,以答谢凤凰的绵绵恩情。

    唐朝末年,因李家王朝自称为道教创始人李聃之后,尊崇老子的道教学说,于是道教开始兴盛。此台也被升格为道观,由小庙宇扩建成占地数十亩的两庭两院,台身也跟着加宽加高。元朝时,庙里的道人全部加入全真教派,该教派以“性命双休、苦炼心性”为宗旨。受全真教派影响,道观又得到进一步的扩修,新增添了偏厅多间。至清朝光绪年间,青莲籍举人张旺出资将其扩建为三大进。道观占地宽22.5米、长62米,每进均有偏殿;后进有楼三层,镂砖压脊,颇有气势。

    据称,木料是从云雾山的老君岭运来的,琉璃瓦产自江西景德镇,后战乱频繁,道观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