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怀疑

    71、怀疑 (第1/3页)

    正是那一小块被完整取出来的芯片,帮鲍威尔解析出了金属氢的微粒构成,然后与被成功更改磁极的电子一起,放入粒子加速器作为粒子源,让它们以超高速相互碰撞一段时间,再重新分离,收集回电子,等它们回归惰性状态。

    这时奇迹出现,在加速器中转了一圈的惰性电子,进入真空管后变得十分团结,就象亿万微粒状吸铁石一般,相互吸引着形成了一块肉眼难见的,与固态金属氢芯片相似的电子光板。将用高倍显微镜才能辨析出来的电子光板送入电脑数据库解读,读出的正是质子人原来写在金属氢芯片上的内容。

    “照这样说,刚才你所使用的,正是那些更改了磁极的电子,它们组成光板,读取我这台电脑里的读写模块,通过真空管后就在你那边复制出了相应信息,对吗?”沈允鸿对鲍威尔的研究成果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只是淡淡发问。

    鲍威尔自豪地回答:“你这结论推演得非常正确!我正是用我的特殊电子,或者用官方名称称呼,是逆向吸附性反物质电子制造出镜像效应,复制下了对方电脑里的信息,然后微型反物质电子光板又分散成电子的微粒状态,回到出发的地方。我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吸附相同信息的反物质电子具有类聚性,它们不会轻易离开本群体与别的群体结合,这就更加有利于我们向宇宙空间释放间谍电子了。”

    想了一想,沈允鸿又问:“但你这种电子间谍的逆向信息吸附,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在绝对真空状态下进行,否则就会被大气中的微粒中和成别的物质。这种条件,能在宇宙环境里找出来?”

    鲍威尔使劲摇晃手指,“No no no,兄弟,如果你不仅仅是站在地面,只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辰,而是实实在在去那儿看过,就会知道宇宙其实是一个超级大的真空管,改变电子磁极,得到它的反物质的目的,除了使它们拥有吸附信息的能力,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