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 曹魏的进退

    正文 第四十四章 曹魏的进退 (第2/3页)

志气,灭自己威风。诸葛亮如今大敌当前,分兵出击岂不是兵家大忌?再说轘辕关山川险阻,道路险隘,又能有多少兵马通过?就算有蜀军出关,深入敌境,外无援救,内无补给,必自取灭亡,掀不起风浪。依我看,如果真有蜀军出关,更说明诸葛亮此时兵力不足,心慌胆怯,不惜使诈诱使我军回援来拖缓进军速度。越是如此,我们越该趁此良机猛攻洛阳,必可一战而定!”

    众人一听都点头觉得有理。

    刘晔号陈神算子,算无遗策,自然思虑长远,只见他想了一会,向曹睿和满宠作了一揖,说道:“陛下,大都督,以为诸葛亮是什么人物?”

    “这有什么好说的,虽有些才能,终究是不识天数,穷兵黩武的逆贼。”

    刘晔微微一笑,“诸葛亮自然是不识天数的逆贼,但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陛下长于深宫,大都督长期对吴作战,未必足够了解诸葛亮。”

    “哦,请先生赐教。”曹睿一时来了兴趣。

    刘晔继续说道:“臣早年有幸随太祖武皇帝征伐汉中,对其有所耳闻,后与司马懿、蒋济等书信往来也谈及此人。近日又在虎牢关与蜀国降卒交谈,结合诸葛亮前后用兵方略,臣才对其了解更深。

    古今有王佐之才者,未必有英雄豪杰之气;有英雄豪杰之气者,未必有忠臣义士之节,三者,世人之所难全也。全之者,怕是只有诸葛亮!

    诸葛亮其人,居草庐而知三分天下,目光可谓长远。刘备前如丧家之犬,漂泊伴生,得孔明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战赤壁,取荆州,入川蜀,胜汉中,遂成王霸之业,可见诸葛亮达治知变,确有王佐之才。

    诸葛亮才识远胜其主刘备、刘禅,托孤授命以来,内抚国家,外伐强敌,夙兴夜寐,矢志不渝。上不违君臣礼制,下和顺军民百姓。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使得蜀国上下君臣一心,可谓忠臣义士。

    诸葛亮以刘备丧败之师,从新崛起,南征北讨,讲武练兵,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蜀军已然成为天下精锐。其用兵,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蜀人心不忧,实在是英雄豪杰,古今罕至。

    诸葛亮集王佐之才、忠义之心、豪杰之气于一身,任何人也不能小觑。诸葛亮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其策略是想频繁调动我大军,等待时机于运动之隙消灭我军主力。又因为每次诸葛亮入寇,边兵不能制敌,需中军奔赴,所需钱粮兵马巨多,而诸葛亮却可就食于敌,不动摇国本,来去自如,于调动中取胜再从容夺下城池。长此以往,则我州郡不解甲,中国不释鞍,国困民乏,钱粮大损,胜负已决。

    司马懿等人知其谋略,又知诸葛亮平生谨慎,所以坚守不战以拒敌。可前番在五丈原已经传出诸葛亮病危,怎知其诈死大败司马懿。我观其用兵,自此以后,奇谋诡计频出。大概是生死觉悟,自知时日不多,一味求稳难有胜算。

    偷袭许昌,是围魏救赵之计。我军之前攻其后方,诸葛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顷刻间便反客为主。诸葛亮如此了得的人物,加上魏延等胆略之辈,如今突然发兵出现在许昌一带,如果没有把握,诸葛亮不会行此险棋。许昌是我根基,一旦有失,三军大乱,怎么能不令人担忧?”

    曹睿听到刘晔如此夸赞诸葛亮,心中顿感不悦,可又觉得所言非虚,于是叹了一口气说,“唉,如此大才,可惜不为我用。如果有此人辅佐,我何愁不能平定天下?”

    满宠见状冷笑道:“依军师所说,诸葛亮便是神人了。这世上哪里有神人!诸葛亮越是使诈,越是心虚。其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