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刘禅的决心

    正文 第三十章 刘禅的决心 (第2/3页)

长安,那么我军进退无据,只能弃洛阳退回蜀中以求自保,如此前之种种功绩将付诸东流。

    相反,如果陛下亲临长安坐镇,一来西北境内,慑于陛下天威,我虎贲将士之精锐,必不敢叛;二来可为洛阳提供后盾,三军将士闻陛下亲临,无不激奋,敢不效死命?”

    刘禅一听好像有理,微微点头,蒋琬见刘禅没那么慌张了,乘机继续说:“想太祖高皇帝,提三尺剑而得天下,世祖光武帝,匹夫徒手而兴继祖宗,昭烈皇帝更是身经百战而继大统。如今魏主曹睿尚且亲征,陛下少年英雄,怎可不效仿先贤?这是千载难逢之机,请陛下切莫迟疑。臣虽不才,愿随陛下同到长安,与曹睿决一雌雄!”

    太尉董允出列说:“臣赞同大司马所言,请陛下御驾亲临长安,以正我军决战之心!臣奏请随驾长安。”

    董允,字休昭,是蜀汉重臣,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合称“蜀汉四名相”。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诸葛亮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由于太仆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因此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诸葛亮上表提拔董允为太尉,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董允处理事务为防制为主,经常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曾经言辞坚决反对刘禅扩充后宫,又限制管束宦官,后主刘禅非常畏惧他。正因为屡次规劝,后主刘禅渐渐成为贤明之君。

    诸葛亮北伐在外,费祎随军参划军机,蒋琬留守朝廷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三人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镇军大将军向宠也出列喊道:“臣必将誓死保卫陛下,请陛下放心北上!”

    向宠,在刘备时,历任牙门将。刘备夷陵之战惨败,各营都损失惨重,只有向宠所领完好无损。刘备称他能干。诸葛亮《出师表》中称其“性情平和,为人善良,精通军事,先帝称赞他是个有才干的人。军中之事,都应与他商议,这样一定可以使军队内部和睦,军力配置得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