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静静的洨河 第二节 统计

    第一卷 静静的洨河 第二节 统计 (第2/3页)

本来有七八个孩子,只可惜大部分没成人便早早的又回到上帝的怀抱中了。老大名克,穷人没人尊敬,自然也没有表字。虽然已然到了婚龄,却因家贫还是个光棍。二儿子王明今年也十六了。赵宏还清晰记得前天晚上王老汉每次提到这里深深地遗憾的深情,“克明俊德,本来我准备的还有很多句,第二十个名字都想好了,可惜连这第一句还有两个字没用上。”

    和王老汉接触下来赵宏已经对他的文化水准有了大致了解。目不识丁的农夫竟然也能了解《尚书》?估计连《论语》都不知道为何物,更不用说艰涩难懂的《尚书》了。倒是不知道王老汉请的捉刀客目前在哪里,这个时代只要识字也算是人才了。赵宏想到这眼神里闪过一丝失落神情。

    马上要开始今天的工作了,赵宏匆匆扒完陶碗里的粮食。随即出了王老汉家,一拐弯沿着小巷走向东北方向。今天任务是统计寨子中的亭长家的粮库存粮。农活闲下来,贫穷的马叔的两个儿子也都在秦家做短工。恰巧的今天轮到老大去交楼站岗放哨,因此只有王明也去秦家的粮仓当搬运工。两个人顺路结伴而行。

    保集寨里民生凋敝是很显然的,大多数都是茅草房,连土胚房都很少。虽然是农闲时节,可是人们大多也不闲着,很多壮丁都服劳役去南边的洨河旁挖水渠了。

    拿着毛笔在竹简制成的账簿上勾勾画画,计算了一上午的赵宏觉得有些困了,毕竟搞统计也挺耗脑细胞的。纸虽然已经广泛使用了,不过战乱不断导致商路断绝。贫瘠的保集寨一时间也没有那么奢侈,竹简还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储存工具。赵宏统计着秦家的粮食,成麻袋的粮食落满仓库。秦家的家主秦晋既是亭长也是保集寨最大的地主,到底秦家是不是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赵宏倒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就是考虑过这个问题也不敢说。到保集寨已经十几天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太令人难以置信,靠着院子里的一棵高大的榆树,赵宏开始回忆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真的要好好谢谢马叔,自己有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稳定工作。赵宏边想边向前踱着碎步。

    这个时代可不是像赵宏前世那样人才过剩,连硕士都是毕业就意味着被就业,更不用说赵宏这样高中都没毕业的三流学生。毕竟这个时代不像后世的识字率那么惊人。低下的生产力无力供养大量的脱产人口,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目不识丁,识字还主要集中在世家子弟。至于精通典籍的大儒就更不是普通地主家庭所能供养的了。

    虽说前世赵宏在素质教育是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新简体字了,万恶旧社会的繁体字赵宏其实还是认识不少的。赵宏觉得文言文中的许多字释义其实是可以从繁体字结构直观揣摩体会到的,文言文和繁体字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学用简体字学习文言文实际是事倍功半。

    沉浸在甲骨文幻想的赵宏不自觉的挥舞毛笔,用思维在空气中勾画着演变的美梦。突然,赵宏觉得后背被重重地推了一下,一下子把赵宏从梦境带回到现实的保集寨,差点摔个踉跄。扭头一看,原来是王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