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静静的洨河 第二十五节 饥民

    第一卷 静静的洨河 第二十五节 饥民 (第1/3页)

在这天夜里,征粮队将牛车围成一圈,在中间点起篝火布置了几个执夜的岗哨之后开始沉沉入睡,不久周围的打鼾声,磨牙声响成一片,组合成为一首首的动人的催眠曲……

    虽然赶了一天的牛车让赵宏很劳累,但是在这野地露天而眠实在太难为赵宏了,听着这*金色大厅般水准的交响乐就更加让他难以入睡,睡不着的赵宏开始胡思乱想……

    前世赵宏看三国类穿越小说总是很羡慕其中王八之气侧漏主角。像赵云这种赫赫有名的人物自然是不会被主角放过的,总是被主角轻易收为小弟。

    虽然赵宏记得赵云的故乡就在常山郡真定这一地区,不过具体在哪里赵宏也不知道。真定距离石邑也就百余里的距离。

    在地广人稀的东汉末年,没有联络渠道的情况下,赵宏找还没有什么名气的赵云,其实这和大海里捞针也差不多。

    赵宏觉得就算找到名将赵云,即便看在本家的面子上人家不一定鸟他。想到这里,赵宏不禁觉得有些失落,随即便释然了。

    “穷文富武”么,既然学得起武最起码赵云也是像秦磊那样的豪强子弟。赵宏目前只不过是一个民兵排长,不,连那个民兵排排长都算不上,也就是乡下的保安班的班长。这好比后世一个乡下的一个保安队长对着城里煤老板的恶少一痛游说,恶少放着好好的富二代少爷不做,转身加入某个保安队做起了保安,问题是恶少还特别心甘情愿的给做的小弟,丝毫没有怨言,而且忠心耿耿。

    赵宏觉得只要不是北京猿人估计都不会这么做,如果某个历史名将真被自己侧漏的王八之气震慑住的话,那么赵宏也不敢收他做小弟,这种人实在无法放心使用。赵宏觉得这种智商的人还是送他回到故乡的山顶洞里钻木取火更安全。

    另一方面看过《三国志》的赵宏自己也对赵云有些看法。在公孙瓒和袁绍具有转折点意义的界桥之战中,是谁执行用轻骑兵冲击有坚固既设阵地的先登强弩兵?这种蠢主意明显就是乱命,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从后来赵云带骑兵可以看出,当时在公孙瓒军中赵云,很可能是也是一个白马义从的统领,他是不是也要为白马义从的覆灭付一定责任?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赵云平生几乎没什么显著大战果,平生作战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军事才能实在有限的很,最大的功绩恐怕就是护送刘备的儿子阿斗。

    这也是这种私人功绩也是刘备后来给赵云高官厚禄的最主要原因。和赵云形成鲜明对比的反面教材就是被某朝太祖夸为“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在高丽战争中,没有眼色的彭大将军竟然让太子监国被烧成了一堆难以辨认的焦炭,这也难怪某朝太祖后来不断地给彭大将军上眼药膏的根本原因。

    慧眼如炬的刘备其实虽然有私心,但是总的来说也蛮会用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