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西河白波扬 第四节 男孩

    第二卷 西河白波扬 第四节 男孩 (第1/3页)

消息闭塞的赵宏的队伍这次却是在信息的问题上吃了大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便是在有互联网的赵宏的前世,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更不要说在生产力和通讯都极不发达的东汉社会。

    赵宏猛然记起了三国历史的重要开端,董卓带兵进京废立皇帝的事情。这段历史对于熟悉《三国演义》的人来说都耳熟能详,这件事和张扬军沦为盗匪两个事情并不是偶然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常说说事物之间具有普遍联系么,联系起来这两件事就可以解释的通为什么张扬军会沦为强盗。赵宏推测是这样的:

    最初张扬肩负着大将军何进募兵重要任务,张扬和他的部队自然是整个并州的香窝窝,好吃好喝地供着,因为巴结张扬就是巴结大将军何进啊。

    但是俗话说得好,一波天子一朝臣,在何进被十常侍杀死之后,现在在雒阳城里无限风光的是董卓。没有了后台的张扬自然由原来的宠儿立刻变为弃儿,整个并州的各级官员肯定是不会待见他,这支就像是没有娘的孩子的队伍。张扬的队伍无论是粮饷还是军械都已经没有了着落。军队就是一个销金窟,张扬的部队不去当土匪难道还要饿死?另一个选择就是重新解散部队,但是在这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显然张扬还没有笨到这种程度。

    一脸冷峻表情的赵宏双手背在身后,慢悠悠地走了两步,走到那个是汉子身侧。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名叫董正。”那汉子倒是显得十分十分镇静,只见他跪在地上,脸上呈现一幅低眉顺眼地表情,好像是刚刚被婆婆吵了一顿的小媳妇似得,对答的语气也始终十分谦逊,即便是想发火的人也找不到借口。

    这家伙看来不简单啊!赵宏在心里,默默地盘算了一下,怎么觉得刚才他们冲出来像是要抢-劫,一见势头不对就立即投降,这简直可以和川剧的变脸绝活有一比了。不过现在自己队伍里的人是冀州人,都是太行山以东平原上的,在这地方确实人生地不熟。另一方面,在这乱世人力也十分宝贵,某朝太祖不是也认为有人就有一切么,所以把最早提出计划生育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当做右派,发配到五七干校蹲牛棚去也。在这个时代的实践经验来看,伟人说的还是真知灼见。果然是东方红,太阳升。

    看来这批熟悉并州的本地人是还是十分重要的,打定主意接纳这批人的赵宏踱着步子,围绕着流民走了一圈,仔细地看了一遍。这支队伍流民队伍里有七八个粗手大脚的粗壮的劳动妇女,另外还有十几个儿童,剩下的都是青壮。不过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壮亦或是妇女,都面有菜色。看来他们的日子也是比较苦的。

    妇女可以帮着队伍埋锅造饭,青壮则可以用来战斗,但是这些白白消耗粮食的儿童呢?等他们长大还要很多年,也就是说抚养儿童属于长期投资,一时半会儿肯定是见不到效益。

    带着这个疑问,赵宏决定考察一下这些儿童是否值得自己进行长期PE投资,赵宏也学着前世那些搞风投的天使投资人,考察那些需要融资的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