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天人合一
第六十六章 天人合一 (第2/3页)
到亭子下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小溪,水从一侧的石缝里流出后,流经小亭下方,然后消失不见了(应该是地上有洞,渗到了地下)。
这设计极其巧妙,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亭子两侧的朱红色石柱上各有四个正楷大字,右边是“清风徐来”,左边为“水波不兴”,笔力深厚。
我环视了一圈,四合院设计的也很讲究,共有十五间房子,正房五间,两侧各四间,大门两侧各有一间。
所有的房屋都是青石建筑,一看就知道至少有百年历史了,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当代其实已经不常见了。
“师伯,师叔,这里就你们俩人,用的了这么多房子?”
“都是祖上留下的,再说,你可别小看咱们青云观,每年都会有不少道友来这里交流切磋,并非一直是这么冷清。”
听到青云观三个字,我觉得有些别扭,天上有白云也有黑云,哪来的青云呢?便问老黄师叔这名字的由来。
老黄师叔笑了笑:“这青云二字其实在明初就有了,说起来青云观来自青云教。”
“青云教?我只听过宋代有个白莲教,明代成立了武当派,咋就没听说过青云教呢?”
“青云教和无武当派差不多同一时间成立的,而且在建教后长达百余年里,都呈齐头并进之势,只是大约三百多年前,当时的教主遇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从此后青云教就开始有意识地自我缩减,直到今天,就剩下我和师姐了。”
据师叔所说,青云二字并不是指青色的云,而是一个人,也就是创教始祖,本教的主导思想说起来很特别,竟然是追求“天人合一”。
听师叔说出这四个字后,我差点笑场。
这“天人合一”的境界最早是由庄子提出来的,后来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进一步发展,大体意思是说人和自然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一切的人和事都应该顺乎自然规律,已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实这种思想老子也曾提到过,他说“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之所以差点笑场,是因为两千年来,这仅仅是一种道家思想中的境界,说白了很空洞,很飘渺,咋就成为一个教派的主导思想呢!
老黄师叔知道我是大学生,自然知晓这四个字的来历,他一边示意我们先进入道观大厅,嘴上就解释说:“我们这一道派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思想,而是有达到的具体目标,当然一两句也说不清楚,你就看我和你师伯加起来都快两百岁了,身体咋这么好,也应该能明白个大概。”
大厅是狭长的,正对大厅门的是一尊干瘦长须老者的雕塑,高约两米,样子不但不威严,看起来还十分滑稽。
老黄师叔说这就是本教的创教先祖青云道人。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看着青云道长的面目有些眼熟,但一时间又想不出在哪里见过。
“先给先祖叩首吧!”老黄师叔点燃一炷香,插到了神像前的香炉上,我们三个按照老黄师叔要求,俯下身子,在神像前的蒲团上磕了三个头。
“磕了头,你们仨就属于青云教弟子了——当然,柳如烟算是我的记名弟子。本教规定是按照入教时间排长幼序,这么算的话,小邪是大师兄,柳如烟是小师妹。本教很注重‘长幼序’,师弟、师妹一定得尊重师兄和师姐。”
一听这话,我实在憋不住,笑出声来,柳如烟也满脸涨得通红。
“笑什么?规定就是规定!好了,我先带着你们参观一些咱们这道观吧!”
青云观十五间房子里,我们先后进入了十二间,其中除了明月师伯的寝室外,还有两间是不允许我们进入的,据老黄说,现在我们三人还不能看这两间屋里东西。
最后师叔分给我东厢房的一间,王阡陌和柳如烟则在西厢房一人一间。
“中午饭先由我老来叔做,你们先熟悉一下环境,以后这种事就交给你们小年轻啦!”
不到一个小时候,老黄师叔喊我们出来吃饭,刚才我看到过厨房一旁有间屋子,里面放着一张足以供七八人吃饭的大饭桌,可一出门我看到老黄师叔把饭菜摆在了小亭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