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47 审阅西域典籍

    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47 审阅西域典籍 (第2/3页)

赶紧喝完茶,将座位让了出来。仪之和忆然便顺势并排坐下,各点了一大碗凉茶端在手里。

    忆然一双健美的大腿在丝绸马裤下显出优美的弧线,一对丰满的乳  房也在轻薄背心的包裹下极有规律地一起一伏。秋仪之余光瞥见,不由得心猿意马,连忙啜了口茶,问道:“我之前问过你的,你还没回答我呢!那天你在义父跟前说了我什么坏话,害我被一顿臭骂。”

    忆然双眼不知看在哪里,嘴巴一撅,随口答道:“这事情我早就忘了。王爷记性比我好,不如你去问他吧。”一句话,愣是把伶牙俐齿的秋仪之说得呆在一边。

    从此以后,忆然便每隔两三天就送来几车瓜果,秋仪之便同她出去逛逛市场、喝喝凉茶、骑骑骏马,日子过得倒也舒心痛快。

    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天,天尊教典籍大部分都已审阅完毕,一部部都理清顺序、分门别类、贴上标签、编辑节略,天尊教在中原传播的历史轨迹也逐渐显现出来。

    原来这天尊教前身为“拜火教”,六七百年前就已传入中原,又分为不同教派,有“白莲教”、“红阳教”、“无生老母教”等诸多教派,其中大多已泯然于世了。唯有这称作“天尊教”的教派繁衍至今,其教主竟均为“温”家所任,俨然同世袭皇帝无异,而论及传位时间之长,则就连中原强盛的一统王朝未可与之比拟,令人咋舌。

    这天尊教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各分坛总坛已遍布全国,信徒近百万,其中除戏子、娼妓、算命先生等下九流外,也不乏小有名气的富商大贾。天尊教全靠这些人捐献财物来敛财,一年收项竟有白银百万两之巨,已抵得上朝廷收入的五分之一,坐拥如此豪富,也难怪有屡有造反之心了。天尊教账册记载十分精细,每年每地收入都一一登记,横向比较,便同大汉各地贫富程度吻合——年入以江南道居首,其次是湖广、山东等道,富庶仅此江南的幽燕道及京畿所在的关内道则收入不多,想必是这两地关防紧密,天尊教发展不足之故。

    然而天尊教如此详细的记载,偏偏缺了各地总坛、分坛坛主及其他骨干的详细名册。秋仪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日毓璜顶总坛藏书楼之所以被翻动过,并非为了寻找宝藏,而是为了窃取这份比任何宝藏都重要百倍的名册——只要有了这本名册,便可在短时间内将邪教重新组织起来,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想到这里,秋仪之额头上已渗出一层汗水,连忙起笔写了一份帖子,派人火速送往幽燕王郑荣并钟离匡之处。

    其实秋仪之真正感兴趣的并不在此,而在于经由天尊教辗转而来的西域情报,因此凡是涉及风土人情及生产技术的书籍,他都要亲自查阅一遍。

    原来这西域同中原远隔沙漠瀚海,政治形式更是同中原大不相同。中原大汉王朝自然以皇帝为尊,中央设宰相、中书省、六部等机构管理全国,全国分为十道,每道又各分若干州县,形成树形管理体制。

    而西域则分为大小数十个国家,略强盛的大国也有十余个,每个国家都有国王统率,互相并无统属关系。而各国无一不信仰“阿丹努教”,此教设有一名教宗,权力甚大,可随意将包括一国国王在内的任何人开除出教,到时此国便会百姓离心离德、四方诸国都来攻击,因此这教宗也被称为“教皇”。正因如此,其他宗教在西域无法公开传播,天尊教这才转来中土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