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14 正面交锋

    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14 正面交锋 (第1/3页)

    秋仪之其实却是过于谨慎了。

    此番作战如此顺利的原因,并非戴鸾翔使了什么诱敌深入之计,而是他根本就不在大营之内。

    原来是戴鸾翔几日之前一场大胜,将幽燕大军驱逐出邓州全境,便想着能够乘胜追击,攻击盘踞在汴州的幽燕军队。于是他自认为幽燕军已被自己打怕了,短时间内不会再在西线发起攻势,故而尽调军中主力,西进汴州,攻击郑淼、崔楠所部。

    然而郑淼和崔楠都见识过了戴鸾翔的厉害,便由郑淼拒收大营不敢轻易出击,崔楠只领一小部精锐骑兵,四处袭扰,却也只是一触即退,不敢恋战。

    因此戴鸾翔领朝廷禁军同幽燕军队对峙了近十天,虽不乏小胜,却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逐渐陷入僵持。秋仪之便是在这当头,趁主帅不在大营之机,一举渡过滹沱河,重新进入河南境内。

    戴鸾翔听闻消息,长叹一声,只是感慨朝廷之中除了他自己之外,竟无可用之将。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收复汴州的大好机会,重新挥军西进,巩固邓州防线。

    秋仪之直到渡河之后的第二天,接到汴州方面三哥郑淼发来的军报,这才知道原来指挥身前敌军的并非名将戴鸾翔。这让他不禁懊恼万分,早知如此,当时便催动大军奋力进攻,即便不能将眼前这股官军全部击溃,好歹也多少消灭一些有生力量。

    因此秋仪之估摸着戴鸾翔从汴州回师来援,怎么着也要三天,官军阵中还有整整一天时间没有主帅指挥,便点起三万精兵,在营寨之前排好阵型,便要以势压人,力图速战速决,一举击溃前方新吃了败仗的那支官军。

    官军两天前刚被秋仪之从滹沱河边的大营之中赶了出来,匆匆忙忙在一座山下临时立起营寨,同幽燕大军隔开数百顷稻田远远相望。

    当时正是八月金秋,若是换在别处,正是五谷丰登之时,两军阵前这片稻田中所种植的水稻,即便还未成熟,也早已结起稻穗,静候丰收了。然而自今年年初一场天尊教之乱,河南道便是名不聊生,这般大好良田也都荒废了,只稀稀拉拉长了几根杂草,显得十分荒凉。

    然而这样开阔的平原,却是两军对垒最好的战场。

    于是当日清晨,秋仪之兵分两路,由幽燕王次子郑森带领骑兵在前方掠阵,讨逆将军韦护领步兵、弩手在后缓缓推进,自己则居中指挥,压向官军临时搭建的简陋营寨。

    大军推进到距离官军营寨还有两三百步之处,前方营寨之中突然响起一声炮响,几扇营门缓缓打开,大批官军从中依次鱼贯而出,紧邻营寨摆下防御阵型。

    秋仪之坐在自己那匹青色的汗血宝马之上,远眺官军阵容,见他们阵容齐整、旗帜鲜明,丝毫没有两天前那副慌张的模样,转眼间便已排好了阵型。

    秋仪之虽是头回独自领军作战,但自跟了郑荣以后,也是年年出兵放马,作战经验并不匮乏。他一眼瞧出官军态势同两天前大不相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