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00 收复金陵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00 收复金陵 (第2/3页)

 城中战报传来,郑荣欣喜万分,以为郑谕已被自己堵在金陵城中,只要仔细搜检,便能将他抓住,那这岭南王之乱便能一举平定了。

    原本郑谕确实是在金陵城中,然而当巧不巧,昨天一早,郑谕听到情报说是官军除意图在金陵方向登陆之外,另准备同时攻打镇江、江阴两地。因此,他想着金陵城防备准备已久,即便朝廷大举来攻,也未必就能够迅速攻下,故而在春分——也就是皇帝同他两位儿子约定的南下攻击之日——的前一天,离开金陵赶往江阴去了。

    就是这无意之举,救了郑谕一命。而现在在城中指挥作战的,就只有老将军孙浩。

    孙浩乃是岭南王府的一员宿将,指挥作战最讲究稳定扎实,而颇缺临机应变的本事。若按照郑荣一开始的想法——占住燕子矶码头之后,先等候江北主力到达,观察之后再作进一步行动——那孙浩虽然应对迟钝一些,但以他的作战经验,从容部署,即便最后依旧失败,却也未必不能坚持一段时间。

    可不料郑荣听了钟离匡、秋仪之的建议,临机变化,一通疾风骤雨一般的袭击之后,居然依靠不多的兵力,将整座金陵城拿了下来。

    如果此刻岭南王郑贵尚在军中,或许还能立即判断形势,实施相应对策:要么仗着人多势众,立即组织反攻;要么索性舍去金陵不要,携带搜刮来的金银钱粮,突围而去。

    可是孙浩既没有这样的反应,也没有这样的魄力,他只知道这座金陵城乃是江南道的支柱,一旦在自己手里丢了,那岭南军就很难再占住江南了。于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孙浩只能传令下去,要城中各处守军,严守关节要害,静候郑谕从别处调兵前来援救。

    可这金陵城占地极大,城中街巷地形又极为复杂,分兵把守难以互相联络配合,只能给敌军留下一个可以各个击破的好机会。

    而官军这边也没闲着,亲自担任前军统帅的皇帝郑荣,深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不断派出熟悉金陵城中情况的兵士,四处打探情况,城中的情报消息源源不绝地传到他耳中。

    在知道岭南军采取保守防御态势之后,他便严令麾下将士继续坚守已经占领住的城墙,同时派出轻快小舟,催促江北大军立即启航渡江参战。

    真是天助郑荣,仲春时节,忽有北方寒潮袭来,江面上挂起不大不小的北风,自北往南渡江的大小船只,驾着这略带寒意的风势,如同离弦之箭,迅速渡过长江天堑,汇集到金陵城下。

    郑荣见麾下集结起来的将士兵丁越来越多,自己的信心也是越来越足,连夜发号施令,指令将士全力攻击金陵城中尚在岭南军手里的要害之处。

    此时,官军人数依旧少于岭南军。然而相对于保守迟钝只知固守的对手,官军作战极为灵活,往往能在小范围集中起比岭南军多几倍的人马。而岭南军这边却因沟通不畅,作战时候缺乏配合,只能被官军逐一分隔包围,各自为战。

    这样的军队,即便作战能力再强,也没法同战斗力一样不弱的禁军抗衡,只能一个个被逐一消灭。

    当金陵城中的岭南军大部被歼时,距离皇帝御驾登陆过了只有不到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