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19 献俘大典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19 献俘大典 (第1/3页)

    想到这里,秋仪之轻轻叹了口气,用低得就连自己都听不清的声音自言自语道:“看来,一切只有按照皇上的旨意办了……”

    钟离匡也不知有没有听见秋仪之的话,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泥,说道:“好,你不去看也好。我话已至此,你便好自为之吧。另外,今日我以你老师的身份过来同你说话的,机密的道理,我不用教你了吧?”

    钟离匡今晚同秋仪之说的话,没有一句不是朝廷最高机密,哪怕是泄露了只言片语,便是祸不旋踵,忙回答了一个“是”字。

    他又见钟离匡将要起身离开,赶忙起身相送,只因自己的身份还是个囚徒,不便出门相送,送到门口便又折了回来,将胡乱穿在身上的衣袍又脱了,半|裸着身子,躺在床上发呆。

    秋仪之既没兴趣出狱去观摩什么“献俘大典”,钟离匡自然也求皇帝将他从牢狱之中放出来。然而这“献俘大典”乃是皇帝心头的一件大事,因此便也热热闹闹地举办起来。

    负责此事的乃是礼部尚书施良芝。

    他也不愧是个精明强干的官僚,皇帝只批给他五万银子的预算,他却别出心裁,将仪式地点选在了经过一场大战的“武定门”内,指派官军将饱受战火摧残已变得残破不堪的房屋统统拆除,一分钱没花,就整理出老大一大片场地来。

    他又下令金陵城内家家户户必须张灯结彩、设案焚香,以此共襄盛举。这样一来,用了民间的钱,自己没花多少,愣是将偌大一座金陵城打扮得喜气洋洋。

    然而金陵城墙城门——特别是武定门一代的——维修事宜,却是一件必须耗费银两的攻城。这金陵城墙当初乃是前朝金陵城中的商人合资捐献之后建造的,所用的木、石、砖瓦都是最上品的材料,就连砖缝当中,也都用糯米熬成的厚粥填充,比起京城洛阳的城墙更好。

    然而这段城墙阻挡了岭南王几度炸药的轰击,已变得千疮百孔、斑驳不堪,要赶在“献俘大典”之前修理完毕,又极麻烦且费钱粮。郑荣批给施良芝的五万两银子,就算全部填到维修城墙这个大坑里头,也是不够的。

    于是施良芝请旨之后,仿效当年兴建城墙时的方法,鼓动商人捐献乐输,专款用于城墙维修事宜。

    眼下皇帝郑荣正是声望极盛之时,四海之内谁人不想巴结讨好?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富商周慈景和大海商李直两家,一捐就是一人十万两银子,其余商人见了,也都成千上万两白银地捐赠进贡。

    这样一来,短短几天之内,施良芝这边竟已凑了将近一百万两银子,足够朝廷一个季度的收入了。

    宰相钟离匡总揽朝廷政务,这点事情当然瞒不过他的眼睛。

    他知道施良芝得了这么多银子,为防着他和其他礼部的官员私分贪墨,也不亲自去管,而是另组了一个“金陵城防恢复衙门”,让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及都察院御史合署办公,却不任命掌总之人,只让他们协同商议办理,用这笔钱来修复金陵城墙。

    这么大一笔款项,有了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又知道上头还有那位严刚令人敬畏的宰相大人也关照着这笔钱,自然就没人敢于伸手,只能将这笔钱一两不漏地投在城墙之上。

    这样一来,金陵城墙恢复原状尚需时日,可武定门及左右一带的城墙,不过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