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19 献俘大典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19 献俘大典 (第2/3页)

来天功夫便已修缮得有模有样,而此时皇帝批给施良芝的五万银子的经费,还只花了一个零头。

    于是施良芝便又花了其中一半,从金陵城内织布坊、染庄,购买了上万匹的红布,派人悬挂在城墙之内,将整面城墙染成红色,显得既喜庆又庄重。其余的钱,则是为参加“献俘大典”的仪仗官兵购置新的服装、兵器、礼器、乐器等物,就连皇帝的冠冕黄盖也都换成新的。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献俘大典”终于选取黄道吉日,在武定门内举行。

    当日彩旗招展、红缎飞扬,一段庄严响亮的皇家雅乐之后,天下至尊的皇帝郑荣终于出现在众人眼前。他身体仍不见好,今日乃是为了彰显朝廷正统、皇室威严,这才勉强支撑着来到“献俘大典”现场的。

    众人见他到来,便在河洛王郑华的带领之下,行三跪九叩大礼,“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祝寿之声喊得山呼海啸、震动天地。

    郑荣见了这样场面,当然高兴,一张略显苍老而又英气不凡的脸憋了个通红,抬手道:“众卿平身,带叛王郑贵!”

    若按施良芝的主意,原本还是要选几个文采出众的翰林,谱写一篇颂圣的美文,再遣声音洪亮之人当众朗读之后,再将岭南王押送上来的。

    可钟离匡却知道翰林文士们都指着一篇文章出人头地,因此翰林院里出来的文章大多辞藻华丽、华而不实,还散发这一股庸俗文人的酸腐气息,并且一读起来就没完没了——这就是所谓的文章的“翰林味”。考虑到皇帝的身体状况,不能将大典时间拖延得太长,因此索性跳过这个环节议程,直接将岭南王郑贵押送上来。

    负责押送郑贵任务的乃是秋仪之手下的土匪亲兵,连同赵成孝在内,拢共十八个人——其中的“铁头蛟”已伤愈来到金陵城中,却因错过了时机,因而没有入选。

    这十八个人,分成三队,一队六人分别押送着岭南王郑贵、郑贵的长子郑诺、次子郑谕,从武定门外贯穿而入,来到皇帝郑荣所立的高台之前。

    这群人同岭南军打够了仗,早已对岭南王没了敬畏之心,一个个又长得凶神恶煞,好似从天上下凡的金刚、又如自地里冒出的修罗,齐声大喝:“跪下!”

    郑诺、郑谕二人被这声怒斥吓得一跳,双腿立即不听使唤地瘫软了下去。

    岭南王郑贵倒是心如止水,略带鄙夷地看了看身边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腿脚挺得更直了,嘴巴一咧,对郑荣说道:“二哥,皇上!小弟我被你关得久了,这腿坏了,没法屈膝。不如你派两个武士将我按倒,或是索性把小弟的腿打断好了。”

    郑荣早就想到自己这个性情最为乖戾的小弟弟会不服气,听了他的话,倒也没有什么惊讶的地方,平心静气地说道:“你这是咎由自取!岭南王的位置,你好好的不做,偏要造反,你这是自决于我大汉的列祖列宗!”

    郑贵冷笑一声,抬高了声音反诘道:“皇上这话言之凿凿、冠冕堂皇,真是让人佩服。可皇兄可别忘了,你屁股底下这张龙椅,不也是造反才得来的吗?”

    郑贵这话说得自己都觉得得意,却不料已落入了皇帝的陷阱。

    只听皇帝郑荣嗤笑一声,有意提高了声音说道:“你从小读书时候就不认真,只知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在朕之前,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