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诺言 (五 下)

    第五章 诺言 (五 下) (第2/3页)

所关心着的人好好地活下去,活到新的轮回开始的那一天。

    “乱世来了!”唐公李渊将手中的邸报揉成了一个团,用力投入到脚下的炭盆中。白铜做成的巨大炭盆里装满了红色的木炭,火苗轻轻一卷,就将落于其中的异物吞了下去,黑烟和烈焰快速腾起,紧跟着又回复了平静。

    自从在危难之际受命担任弘化郡留守之后,李家的幕府就扩大了许多。眼下大厅里坐着三十多人,都在等唐公李渊看完邸报后所得出的结论。谁料唐公却好像睡着了,躺在铺了虎皮的毡床上半晌不动,连呼吸声都轻巧得几不可闻。

    “父亲大人太累了!”李世民有些伤感地想。这个家全靠父亲一个人在支撑,无论朝廷方面刺来的明枪,还是麾下某些图谋不轨者射来的暗箭,都被父亲一个人挡了下去。而弟弟元吉生性顽皮胡闹,至于哥哥建成?哼哼。李世民不否认自己遇到了一个宽宏大度,体贴善良的好哥哥。但在乱世之中,支撑一个家族需要的却不仅仅是宽宏大度和体贴善良!

    正在想着,他听见仰在毡塌上的父亲低声问道:“建成,入冬之后,垄右的民情怎样?”

    “灵武郡那边降了暴雪,牲畜和人都冻死了不少。郡守张大人已经奉命开仓了,但仍然有大批的流民向关内涌。上个月有四千七百人进入弘德县,这个月上旬有逃来了一万三千多人。弘德县令王怀让请示,是否派人把住路口,以免更多的流民进入弘化,引发不测之乱!”李建成听见父亲叫到自己,站起身,大声回答。

    眼下父亲负责关西十三郡治安,所辖范围甚大。而其本身的政令又被仅仅限制在弘化郡范围内,责重权少。所以凡事大伙都不得不小心。作为家族的长子,他亦竭尽全力去帮忙,希望能让父亲过得轻松一点。

    “你的意见呢,为父是否应该下令封锁道路!”李渊没有睁眼,以梦呓般的声音问道。

    “依我之见,咱们不应该封锁路口。灵武亦是父亲您的职责范围,如果不让他们进入弘化逃灾,流民们在灵武境内闹起来,同样是一场祸患!所以堵不如梳,弘化郡安置一部分灾民,再向延安郡引导一部分灾民,几个郡分摊开,各地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李建成很认真地想了想,给出一个自认为合理的答案。

    仰在毡塌上的李渊轻轻皱了皱眉头,用胳膊支撑起了身体。他没有急着接受儿子的建议,而是用目光在诸位幕僚和武将脸上扫视了一圈,笑着问道:“你们大伙呢,觉得咱们该怎样应对?”

    “卑职以为,世子的决断有待推敲!”李渊的话音刚落,靠近大厅门口,一个二十几岁的年青人立刻站了起来。他先抱拳向建成行了个礼表示歉意,然后继续说道:“据卑职所知,眼下受灾的不止是灵武郡,河西的武威,金城等地亦暴雪成灾。如果弘化郡一味地接受逃难者的话,大伙把这个消息互相传开,开春之前蜂拥而来的灾民估计要超过二十万。而地方存粮本来就已经不足,眼下还要养大批郡兵防贼…….”

    “眼下各地战事不多,可以精简一部分郡兵!”没等年青人把话说完,马元规站起身打断了他的话。按规矩,在他们这些老人没开口之前,年青人是不应该抢先表态的。可那个名叫长孙无忌年青人仗着自己是长孙顺德的侄儿,他的妹妹又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行事有些肆无忌惮。

    “可突厥人在塞外虎视眈眈,会宁那边曷萨那可汗又心怀不轨,据细作汇报,入冬后,延安贼刘迦纶的旧部又有了死灰复燃趋势。”长孙无忌并不服气,提高了声音为自己的论述找根据。

    “事分轻重缓急!况且为政者当有仁爱之心!咱李府素得百姓拥戴,不可因一事而尽毁前功!”马元规摇头,口气中隐隐已经带出了几分不悦。

    平心而论,他觉得对方的话未必没有道理。但为了李府的长远考虑,他必须维护世子建成的威信。

    “百姓亦未必希望外来人从他们口中夺食!马长史且看,不出二十天,肯定有本地人和外来流民之间的冲突发生!”长孙无忌看看李渊和自己叔叔长孙顺德的脸色,继续辩解。

    因为李渊并没有制止两位幕僚的争论,所以大厅内的气氛一时变得有些热闹。谋士们抱着各种心态参与进来,嘈杂声不绝于耳。大部分人支持李建成的怀柔策略,宁可把危机向后拖延,也不愿意让李府损失声名。小部分人支持长孙无忌,认为为政者应该懂得舍弃,在无法求得两全的时候,必须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乃至生命以保全大多数。还有一部分人谨慎地选择了不支持任何一方。在他们眼里,世子这个人不是很有担当,给他帮忙,一旦出了纰漏,难免要落是非于身。

    李渊饶有兴趣地听了片刻,他喜欢这种七嘴八舌的热闹气氛。为政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